2012年中級財務管理基礎班講義:第67講第七章-第四節:企業營運稅務管理(二)
分類: 認證考試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8-07
閱讀 :772
<(二)生產過程稅收籌劃
【例題14:教材例7-10】某企業2008年先后進貨兩批,數量相同,進價分別為400萬元和600萬元。2009年和2010年各出售一半,售價均為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假設不存在納稅調整項。試比較采用加權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兩種不同計價方法對企業所得稅和凈利潤的影響。
【分析】:
在加權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下,銷售成本、企業所得稅和凈利潤的計算如下表:
表7-5 不同計價方法影響稅金情況表 (單位:萬元)
項目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 2009年 2010年 2009年 2010年銷售收入1000100010001000銷售成本500500400600稅前利潤
(應納稅所得額)500500600400所得稅125125150100凈利潤375375450300從上表可知,雖然各項數據的兩年合計相等,但不同的計價方法對當年企業所得稅和凈利潤影響不同。顯然,在社會經濟處于通貨緊縮的時期,采用先進先出法比較合適,而在社會經濟比較穩定的時期,采用加權平均法比較合適。
【例題15:教材例7-11】某企業購進一臺機器,價格為200000元,預計使用5年,殘值率為5%,假設每年末未扣除折舊的稅前利潤為20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根據上述條件,分別采用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和縮短折舊年限法計算各年的折舊及其繳納所得稅的情況。
【分析】:
方案1:采取直線法計提折舊。
表7-6 直線法計算應交所得稅 單位:元
①年數
②每年折舊額
③應納稅所得額
=2000000-②④應納所得稅=
③×25%13800019620004905002380001962000490500338000196200049050043800019620004905005380001962000490500合計19000098100002452500方案2: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
表7-7 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應交所得稅 單位:元
①
年數
②每年折舊額
③應納稅所得
額=2000000-②④應納所得稅
=③×25%180000(200000×2/5)1920000480000248000(200000-80000)×2/519520004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