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小知識
分類: 數學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17
閱讀 :1319
小學六年級數學小知識:祖沖之給我們的啟示
在浩瀚的夜空里有一顆小行星,在遙遠的月亮背面上有一座環形山,它們都是以我國古代一位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他就是祖沖之(429—500),我國南北朝時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專家.
祖沖之出生在一個世代對天文歷法都有所研究的家庭,受環境熏陶他自幼就對數學和天文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宋書·律歷志》中,祖沖之有這樣的自述:“臣少銳愚,尚專攻數術,搜練古今,博采沈奧.后將夏典,莫不摸量,周正漢朔,咸加該驗……此臣以俯信偏識,不虛推古人者也……”.由此可見,祖沖之從小時起便搜集、閱讀了前人的大量數學文獻,并對這些資料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堅持對每步計算都做親身的考核驗證,不被前人的成就所束縛,糾正其錯誤同時加之自己的理解與創造,使得他在以下三方面對我國古代數學有著巨大的推動;
一是圓周率的計算.他算得 3.1415926<<3.1415927且取為密率。的取值范圍及密率的計算都領先國外千余年.
二是球體積的計算.祖沖之與他的兒子祖恒一起找到了球體積的計算公式.這其中所用到的“祖恒原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即等高處橫 -,0 5>!?5
截面積都相等的兩個幾何體的體積必相等.直到一千一百年后,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利里(B.Cavalieri)才提出與之有相仿意義的公理.
三是注解《九章算術》,并著《級術》.《綴術》在唐代做為數學教育的課本,以“學官莫能究其深奧”而著稱,可惜這部珍貴的典籍早已失傳.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這些成就,使得這個時期在數學的某些方面“中國人不僅趕上了希臘人”,甚至領先他們一千年.從祖沖之逝世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周年了,祖沖之的科學成就對我們中學生又有什么樣的啟示呢?
首先,我們應學習他“按練古今,博采沈臭”的治學方法和精神.比如,祖沖之曾對《九章算術》做過注解,這不僅需要閱讀前人留下的大量文獻資料,而且要對別人的成果進行深人的思考與分析,才能為自己所用.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既要認真學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并廣泛閱讀以開闊眼界,又要多思多想多動手,同時注重與他人的交流.這樣我們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知識,使他人成功的經驗為己所用.
其次,我們要學習祖沖之“不虛推古人”的態度,時刻有創新的意識.在。的計算史上,劉歆、張衡及劉徽都曾得到非常出色的結果,他們所用的算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極為先進的.但祖沖之并不滿足于前人已有的結果,他在劉徽割圓術的基礎上“更開密法”,計算出位于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直到千年以后外國數學家才求出更精確的數值.何承天曾得到圓周率的約率,祖沖之更進一步得到密率(日本學者三上義夫把它定名為“祖率”),所用的算法已“走上了近代漸近值論的大道.”祖沖之對的計算過程對我們可以有這樣的啟示:凡事不應滿足前人已有的成果,停步不前,創新意識要時刻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中.
最后,我們應該學習祖沖之那種堅韌不拔的毅力與不怕吃苦的精神.祖沖之堅持對前人的結果“咸加該驗”,付出了巨大的勞動.正是因為他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及堅韌不拔的毅力,才算出了名垂千古的圓周率及祖率,才寫出了《綴術》.今天,我們如果有他這樣的精神與毅力,學習定會更加出色,做任何事的結果都將是“成功”.
特別地,我們可以從祖沖之身上看到數學是非常有用的.祖沖之曾制訂《大明歷》,導致歷史上有名的歷法改革,這是他用數學研究天文學的最大成果。中國古代的數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思想,祖沖之繼承了這一傳統。今天的世界是高科技的時代,高科技的發展更是離不開數學.生活中的事物總是與數學相關的,只要用心我們就會發現數學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是否具有用數學的意識.
華羅庚先生在1964年曾說:“祖沖之雖已去世一千四百多年,但他的廣泛吸收古人成就而不為其所拘泥、艱苦勞動、勇于創造和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仍舊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公元2000年恰逢這位偉大的先人逝世一千五百周年,紀念他的同時,特別需要以他的科學精神與方法勉勵我們不斷進步,以新的進取創新的精神走進新世紀.
不言自明
1903年,在美國紐約的一個學術報告會上,數學家科爾表演了一個小插曲:他走上講臺,拿起粉筆,一言不發,在黑板上做長長的計算。
算呀算呀,算出一個結果:
267-1=147 573 952 589 676 412 927。
然后又算呀算呀,又算出一個結果:
193 707 721×761 838 257 287
=147 573 952 589 676 412 927。
兩次計算的結果完全相同,聽眾席上掌聲雷動。
臺上的人不作任何解釋,臺下的人不提任何問題,卻能完全互相了解,共享成功的喜悅。他們是打的什么啞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科爾是在報告他自己關于質數研究的一個好結果。他的計算表明,267-1不是質數,因為它可以分解成兩個大于1的自然數的乘積。
不是質數的自然數太多太多,大部分自然數都是合數。為什么證明了267-1不是質數就要鼓掌呢?
這是因為267-1屬于一類著名的數,叫做“梅森數”。梅森(Mersenne,1588~1648年)是法國數學家,他研究過形如2p-1的數,其中p是質數,后來人們稱這類數為梅森數。梅森證明了,當p=2,3,5,7,13,17,19,31時,對應的8個梅森數都是質數。由此猜想,在梅森數中出現質數的機會可能比較多。人們要尋找更大的新質數,往往就到梅森數里去淘金。在1903年科爾報告之前,當時的數學家們還指望267-1可能被確定是一個大的質數。科爾通過板演,告訴他的同行們,267-1不是質數,是一個有21位的合數,不必再為它耗費時間做大量計算了。科爾還具體求出這個大合數的兩個質因數,其中一個是9位數,另一個是12位數。當時還沒有電子計算器,更沒有電子計算機,要靠手算得出這樣的結果,非常不容易。這一進展當然會贏來熱烈鼓掌。
科爾為了得到他所報告的結果,用去了三年中所有星期天的時間。
現在電了計算機已經普及,計算起來就方便得多了。在一臺486微機上,利用數學軟件,計算267-1只需要不到1秒鐘的時間;再把所得的21位數分解成質因數的乘積,也不過花費35秒左右。
利用電子計算機可以方便地判斷一個不太大的整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現在尋找人們暫時還不知道的更大的新質數,也都利用電子計算機,不過因為計算量太大太大,需要設計一套特殊方法。
如果一個梅森數是質數,就叫做梅森質數。通常打破大質數紀錄的都是梅森數。
1985年發現的大質數是第30個梅森質數,有65050位數字。這個紀錄在7年后被刷新,1992年發現了第31個梅森質數,有227832位數字。
1994年發現了第32個梅森質數,有258716位數字。
1996年發現了第33個梅森質數,有378632位數字,它是21257787-1。
梅森數除去對尋找大質數有特殊貢獻而外,在編碼中也有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