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三、案例分析題
(一)歷年考題
(案例1) 背景資料(06試題)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一條二級公路路面工程,該路線全長28.46km,路基寬度8.5m,路面寬度7.0m,路面結構從下至上分別為30cm厚級配碎石底基層,25cm厚水泥穩定土基層,24cm厚C30水泥混凝上面層。為保證工程質量,項目部在基層(底基層)施工階段設置了以下質量控制關鍵點:
1.基層(底基層)施工所采用的設備組合;
2.基層(底基層)所采用的結合料劑量;
3.基層(底基層)材料的拌合均勻性;
4.基層(底基層)的壓實度、彎沉值、平整度、橫坡;
5.級配碎石底基層中集料的級配及壓碎值。
項目部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中,對材料堆料點,運料線,行車路線,主要機械的數量及規格都作了詳細說明。為了方便施工,該施工組織設計提出底基層與基層均采用路拌法進行施工,拌合機械都采用穩定土拌合機。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對每一段完工的基層都進行了嚴格的自檢,檢驗內容包括基層的平整度、壓實度、高程、橫坡、寬度五項,均滿足《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
問題:
1、請補充基層質量控制關鍵點。
2、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級配碎石底基層采用路拌法施工是否正確?水泥穩定土基層施工方法除路拌法外,還有什么方法?
3、請補充基層檢測項目。
參考答案:
1、補充如下:路面基層材料的含水量、配合比。
2、正確。還有廠拌法。
3、補充如下:基層的強度、厚度
(案例2) 背景資料(06考點)
某施工單位承擔了某二級公路K合同段的施工任務,該合同段內有一座長220m的巖石隧道,該項目的部分施工組織設計如下:
巖石隧道采用新奧法施工,其包含的工序有:開挖、柔性襯砌(第一次襯砌)、監控量測、做防水層、第二次襯砌。
隧道在掘進過程中,有50m的圍巖級別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由此使開挖方法及襯砌形式發生了改變。
問題:
1、在該隧道新奧法施工的工序中,“做防水層”的緊前工序和緊后工序分別是什么?
2.由于隧道圍巖級別的改變而導致襯砌形式的改變在隧道施工中屬于“較大問題的變更”,根據設計變更制度的要求,對這種“較大問題的變更”應按什么程序來處理?
參考答案:
1、做防水層的緊前工序是第一次柔性襯砌;緊后工序是第二次襯砌。
2、必須由建設單位、設計和施工單位三方進行洽商,由設計單位修改,向施工單位簽發“設計變更通知單”方為有效。
(案例3)背景資料(07試題)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二級公路E3標段(K15+000~K48+000)路基工程施工。由于該標段工程量較大,工期緊張,項目經理對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尤其重視,要求項目總工對質量控制負總責,對技術文件、報告、報表進行全面深入審核與分析,并采取測量、試驗、分析、監督等各種方法對現場質量進行檢查控制。項目經理還將該標段作為一個單位工程,劃分了分部、分項工程,并要求按分部、分項、單位工程順序對其工程質量進行逐級評定。按照分級設置的原則,項目部根據不同管理層次和職能設置了質量控制關鍵點,其中包括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施工環節等,以便進行重點監控。
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自檢,在K16+500~K16+700水田路段的高填方填土路堤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實測了壓實度、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平整度、寬度和邊坡,各項指標均滿足相應規范要求,施工單位提請監理驗收。一個月后,該路段路基出現了大量網狀裂縫。項目部經過調查與分析,得出事故的可能原因有:
(1)填土中可能含有少量膨脹土;
(2)路基碾壓時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后未能及時覆土;
(3)填土的塑性指數偏低;
(4)壓實成型后養護不到位,表面失水過多;
(5)路基下層土過濕;
問題:
1、指出背景中項目經理的兩處錯誤做法,并改正。
2、補充K16+500~K16+700段的路基實測項目。
3、補充背景中質量控制關鍵點的設置原則。
參考答案:
1、“項目經理要求項目總工對質量控制負總責”錯誤,應是項目經理對質量控制負總責。
“要求按分部、分項、單位工程順序對其工程質量進行逐級評定”錯誤,應按分項、分部、單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設項目逐級評定。
2、補充:彎沉值、橫坡。
3、補充:(1)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項目、薄弱環節和關鍵部位。
(2)影響工期、質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環節
(3)質量信息反饋缺陷較多的項目
(案例4) 背景資料(08考點)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二級公路E3標段(K15+000一K25+000)路基工程施工。由于該標段工程量集中,工期緊張,項目部對工程質量管理與控制尤其重視,要求項目總工對質量控制負總責,對技術文件、報告、報表進行全面深入審核與分析,并采取測量、試驗、分析、監督等各種方法對現場質量進行檢查控制。該標段作為一個單位工程,劃分了分部、分項工程,依據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對分項工程進行評分,項目部按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來評定工程質量。
項目部還根據不同管理層次和職能對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各環節設置了質量控制關鍵點,以便進行重點監控。
項目部在注重質量的同時,也注重安全生產.在K23+200~K24+100路段擬采用大型綜合爆破進行石方路基施工.項目部編制了爆破設計書,并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成立了現場指揮機構并組織人員實施,在危險邊界設置了明顯標志,撤離了警戒區內人員,牲畜,并在警戒區四周安排警戒人員,最后成功完成了大型綜合爆破。石方路基施工完成后,項目部實測了壓實、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寬度、橫坡、邊坡平順度,各項指標均滿足相應標準和要求.
問題:
1.指出背景中項目部的兩處錯誤做法,給出正確做法.
2.根據質量控制關鍵點的設置原則,除背景提及的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各環節”設置質量控制關鍵點處,還應在哪些情況下設置?
3、項目部在K23+200—K24+100段施工時,是否符合爆破安全規程的相關要求?說明理由.
4.補充石方路基實測項目.
參考答案:
1、“要求項目總工對質量控制負總責”錯誤,應由項目經理負總責。“項目部按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來評定工程質量”錯誤,應為“項目部按合格、不合格兩個等級來評定工程質量”
2、還應補充:
(1)施工過程中的重要項目、薄弱環節和關鍵部位
(2)影響工期、質量、安全、成本、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的環節
(3)質量信息反饋中缺陷較多的項目。
3、不符合。大型石方爆破應征得當地縣市以上公安部門同意后實施。
4、平整度、邊坡坡度。
(案例5)背景資料(08考點)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一段長66.8km,寬7m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任務,該工程穿越人口密集區。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所需混凝土需由現場制備,并采用軌道式攤鋪機施工。該工程合同約定工期為85天,經計算,攤鋪機總工作量為320個臺班。項目部將整個標段劃分為兩個工作量相等的施工區段,每段安排一臺攤鋪機,按每天兩班組織平行施工。當工程量完成到一半時,由于業主原因,工程中止了10天,為趕工期,剩余攤鋪工作擬安排三班倒施工,并另外備用一臺設備。
問題:
1、按背景所述情況,在采用三班倒后,施工單位能否按時完成路面攤鋪任務?說明理由(列出分析計算過程)。
參考答案:
1、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理由如下:
首先根據公式t=D/Rn=320/2×2=80天(也就是說,采用二班制可以滿足工期要求。)
工程量完成一半時,已用去時間40天,再加上業主原因中止的10天,工期已用去50天。剩余一半的工程量只能在合同約定的剩余35天內完成。采用三班制,其時間為t=D/Rn=160/3×2=26天<35天。
下一篇:公路二級建造師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習題三(六)(橋涵工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社會學》隨堂隨練答案第二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