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丨轉型與突圍:廣州老牌專業市場和商戶們的“二次創業”
分類: 最新資訊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27
閱讀 :225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伍素文 實習生范逸 廣州報道流花服裝、站西鞋材、獅嶺皮革、三元里皮具、中大布匹……廣州商貿業的根基,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這些專業市場及其關聯產業集群。廣州專業市場興起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到2019年全市專業市場數量有1260個,如今降至510個,減量的同時更重在提質。時值第135屆廣交會進行之際,許多專業市場都想抓住這外商云集的時機與廣交會聯動,助推企業外出參展,或搭建供采對接渠道,以便引來更多市場訂單。近日,廣州國際皮具箱包采購節啟動,國際箱包皮具供采對接會、跨境電商供應鏈大會等多場活動就設置在白云區三元里皮具箱包商圈核心市場的中港皮具城里舉行。這是廣州眾多皮具箱包專業市場的其中一個,距今成立已逾30年。和其他專業市場一樣,在中港皮具城的周圍,整個三元里皮具箱包商圈分布著多個五金城、皮料市場、原創手工街等等配套產供鏈。據不完全統計,三元里皮具商圈擁有34家皮具箱包專業市場,逾6000戶經營商鋪,年營業額上百億元。連日來,中港皮具城一樓的許多店鋪門口擺放著恭候廣交會采購商的迎賓花束。在這里,一個檔口背后就是一家或多家工廠,關系到成千上萬務工人員的生計和聯通上下游的產業網絡。近年來,隨著市場形勢、城市發展需求等變化,廣州各大專業市場也在加快改造升級的步伐。曾經市場和商戶們受互聯網沖擊浮沉起落,如今也在借助網絡化、數智化新工具拓展商機。老牌皮具城和它的商戶們皮具產業是白云區的傳統優勢產業,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形成以人和、江高、均禾及嘉禾等鎮街為皮具生產加工、三元里為皮具貿易的產業集聚區。有數據顯示,中國有65%的皮具出自廣東,而三元里出口皮具的數量和總值就占廣東一半以上,因此也有“世界皮具看中國,中國皮具看廣州,廣州皮具看三元里”的說法。中港皮具城于1993年落成,是廣州市首批市場采購貿易集聚區拓展試點市場。這些年,這棟大廈外觀并無多大變化,但內里翻新了不少,布局也幾經調整。如今11層高的樓里,含有快時尚買手采購基地、品牌工廠基地、潮牌IP基地、供應鏈嚴選基地、中港創新服務平臺等區域,“功能性”豐富,也看得出來主打原創品牌的路線。30年來,樓里商戶來來往往,目前入駐的皮具品牌商戶約有700家,隨機一問碰上十幾二十年老商戶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陳老板是一個很爽快麻利的人,店里來客人的時候,他會一邊向客人推薦包包,一邊在手機上向同事交待工作。從普通雜亂的小檔口,到如今更敞亮、時尚的商場,他在皮具城工作已有十五六年。他總結自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主要有三:價格、質量、款式,總結下來就是性價比高,另外客源也比較穩定。他的“打法”比較靈活多變,在各種銷售渠道、內外貿上都有發力,這也是他為什么格外忙碌的原因。作為商場里最早進行直播的店鋪之一,陳老板現在的抖音直播算是走上了正軌,不僅能穩定走量,也能適應平臺的快節奏出貨。“從顧客下單到制作、出貨,我們整個周期基本控制在15天,最快三四天就能出。”他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說。這也得益于商圈完善的配套供應鏈,涵蓋皮革、皮具、皮鞋、五金配件等生產加工和貿易銷售點。像陳老板所需的原材料就在對面馬路的皮料市場、五金城等,工廠就在本區或者隔壁區,做中高端真皮的客群也基本集中在這里。“醉美皮具”的手工包(店家授權拍攝)“醉美皮具”的主理人小雨算是“皮二代”。她的父親從錢包零售商起家,后來自己設廠當起生產商,在中港皮具城做生意已近20年,以復古風格的手工包為主。小時候的小雨經常會過來皮具城,她還記得當時商場人很多,自己穿梭在熱鬧熙攘的人群中的樣子。后來小雨到南京讀書,2022年回來接手家里的生意,發現很多都變了:樓里變新了,人沒那么多了,以前高樓層也賣包包如今一半變成倉庫,一半變成了直播間;大批量拿貨的人少了,市場競爭更激烈了……“現在大批量拿貨的客人少了,不像以前一兩百個來批發的那種,零售、網絡上的客人變多了,尤其疫情的時候大家熱衷網購,但現在又降下來了。為了擴大銷量,很多做直播賣貨的人用高于成本價一二十塊但低于批發價的價格去賣,導致要來批發的客戶后續可能就不能按照正常價賣出去了,這種做法挺多的,搞得大家都難做。”小雨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直言。現在的她,與陳老板當年進入商場開店是差不多的年齡。曾經到店鋪玩耍的小女孩如今要逐步接過父母遞過來的接力棒,她想做直播和電商,想做更符合年輕人喜好、偏時尚點的包包來。外需下降、行業內卷、新零售浪潮、店鋪轉型等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在考驗這個“95后”年輕人,也考驗著中港皮具城等老牌專業市場。老市場的“二次創業”當前,服裝箱包等行業“小單快返”模式日益凸顯,電商平臺蓬勃發展。幾乎所有受訪的商戶都提到現在小而散的市場訂單和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迫使他們調整經營策略,而內銷的競爭激烈也讓他們出海的想法更強烈。“現在我都不做計劃了,計劃趕不上變化,根據客人下多少就做多少,盲目做大很容易積壓賣不掉,不像以前會存貨了。”陳老板說。他的店在這次廣交會“迎客”中收獲了上千份外商訂單,成績還不錯。K姐的店鋪坐落在一樓,位于人流量最多的地段之一。最近她在店門口擺放著花束,用卡片寫上歡迎外賓的英文。她的店主打時尚、年輕、小眾的風格,以原創設計為主,在皮具城的時間也有十三四年了。“這次從廣交會過來的客人明顯比去年多點,俄羅斯、越南、尼日利亞等國家都有,歐美的相對少些,”她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說:“現在外貿的單也都比較散,我們店鋪大概有兩成的外貿比例,但做老外的生意可能還好點,因為外國人的消費理念不一樣 ,更注重品牌、皮包質感,國內則更卷價格。未來我們一邊會專注自己的特色,同時迎合國內外不同需求來開發新品。”本次廣州國際皮具箱包采購節,中港皮具城舉辦了多場跨境主題活動。不僅為采購商提供酒店餐補采購優惠等一站式采批體驗和金融服務、搭建買家與供應鏈交流平臺,還舉辦皮具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宣講會、海外站及國際市場交流分享會等,可以看出專業市場推動企業商家出海的力度和決心。中港皮具城最高層是創新服務平臺,其中包含電商服務中心,可以提供電商平臺資源導入、線上采購商精準對接、外貿數據選品建議、對接主播和直播機構等服務。去年該中心進一步升級,涵蓋直播電商選品中心、跨境貿易服務中心、4-IN供應鏈平臺三大功能,幫助企業商戶暢通品牌出海之路。“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小雨表示,皮具城經常會搞采購節、對接會等活動,哪怕沒有直接參與,對普通商家還是有用的,比如有些外國客戶來參觀后回去本國會推薦給其他客戶,有時候客人會把參觀的圖片發到外網上,其他人看見也會找過來,這是隱形的客源。她也試水過抖音直播,但效果不太好,引流、拍視頻等要花費大量精力,但她未來還想繼續嘗試這些新業態,可以的話也借助平臺的力量。事實上,作為企業、品牌到終端消費者之間的重要一環,如今廣州專業市場更注重向服務、管理、資源鏈接這些軟件能力升級,引導商家向品牌化發展、數字化賦能。2021年,商務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5)》,廣州入選國家級商品市場優化升級試點城市。隨后的幾年,廣州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專業市場升級發展的政策文件,提出“通過引入趨勢研究、培訓學院、設計交易平臺、時尚發布、行業標準、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加快商品市場從商品流通中心向產業服務中心的轉型”。圍繞這個轉型方向,專業市場開啟優化升級腳步加快:廣州紅棉國際時裝城去年也對部分樓層進行升級,常態化舉辦時裝周、訂貨季、采購節、論壇沙龍等系列活動;廣州白馬服裝市場開展“1+N”供應鏈采購對接會等活動,還會整合金融機構資源為品牌提供資金支持等;三元里街推動三元里大道、解放北路等主干道兩側的9個皮具市場轉型,引導傳統低端皮具市場向手工定制、品牌研發、時尚設計、直播電商等新零售模式轉變……在廣交會舉辦期間,許多專業市場也瞄準采購商積極“出擊”,譬如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推出十大專屬服務、七大專屬采批優惠政策;美博城推出免費巴士服務、采購滿3000元就能“砸金蛋”等;廣州市商務局也聯合相關商會邀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駐穗商務機構及企業參觀考察廣州專業市場,助力市場商戶拓展商機。從商品流通中心向產業服務中心,從場地租賃者到產業鏈生態圈的共創者、構建者,專業市場和商戶們在優化升級中正探尋適合當下趨勢與自身角色的“舒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