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早期的臺灣府無城墻,1723年(雍正元年)始以木柵圍城。1733年在城外種植莿竹拱衛,但西面靠海之處不植莿竹,改建炮臺二座。1788年(乾隆53年)平定林爽文事件後,府城殘破,計畫改建為磚城,唯以臺地磚石難以搬運而作罷,改建「土城」,僅添建一座小西門,城樓大致維持不變。臺灣府長期是臺灣政治、軍事、經濟、教育、交通的中心,在動亂頻仍的臺灣社會,只在1721年朱一貴事件失守過。
1885年(光緒11年)臺灣建省,原臺灣府更名為臺南府,新設臺灣府於橋孜圖,規畫為臺灣省省會所在地。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將這個內陸聚落設為省會,是因位居全臺之中,地理風水好,只要修筑一條鐵路,從基隆聯結到臺中,再從臺中聯結至臺南,就可控馭全臺。新的臺灣府城工的營建,由棟軍統領林朝棟負責。1894年,臺灣巡撫邵友濂在城工未完成前,奏準將省會從臺灣府移往臺北府,因此臺灣府實際上沒有發揮省會的功能。
1895年日本治臺,廢府改縣,臺灣、臺北、臺南三府分別改設為臺灣、臺北、臺南三縣,行政區劃與三府大致相當。
中文關鍵字:朱一貴事件 , 建省 , 邵友濂 , 林朝棟 , 府城
參考資料
下一篇:臺灣總督府圖書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