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代,臺灣各地出現數個陶藝組織。中華民國陶藝協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日,設立的宗旨,在於提倡陶藝創作,增進國際文化交流,發揚陶瓷藝術。協會以聯誼、互助、相互學習為宗旨,以推廣陶藝和對外交流為目標,呼應了當年行政院長郝怕村協辦政府民間藝術活動的工作。會員約有四百名,含蓋全臺灣各地資深,杰出的陶藝工作者,這是全國最大的民間陶藝團體。由於組成會員均屬陶藝工作者,而人民團體法規中明文規定不得從事營利活動,以致協會甫成立便面臨經費短絀的困窘。窮變之下,當時會員便提議辦理義賣活動,經由會員樂捐作品,集中於當時士林的「漢雅軒」辦理義賣,所得款項便成為協會創會後,推動會務的基金;緊接著又與國父紀念館合辦「第一屆陶瓷藝術節」。首次操兵,協會傾全員之力,踴躍投入,設計了各式的戶外教學:如拉旺、親子陶、彩繪、樂燒等簡易、機動性強的活動,得到如潮佳評。這在當時不但均屬首創,也為後來的陶藝活動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平時協會使提供了資訊查詢,透過網絡、出版品,一般民眾可得到何處學陶、陶藝基本知識、展覽訊息等等相關資料,也對新近學陶的工作者提供技術及二手設備的訊息。另外,協會無論在國內多次的大型推廣教學活動,或相關展出中,都與展出和配合的單位 建立極好的互動模式;此期間更與鄰邦日本以及美國密切交流,從中會員拓展了國際觀,并藉由交流學習,讓藝術彼此碰撞,產生更多的火花。兩岸開放後,開始與大陸陶藝界有了新的交流。由於政治情勢丕變,協會開始受陸委會委托,舉辦「1999年兩岸陶藝交流展」,地點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歷史博物館。之前協會也陸績前往「瓷都」景德鎮、「陶都」宜興,及廣東石灣互訪與學習。
參考資料 home.kimo/ceramic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