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劉益昌先生認為:臺灣在舊石器時代出現兩個文化相貌稍有不同的文化,一個是分布在東部及恒春半島海岸的長濱文化,另一個在西海岸中、北部丘陵臺地地區的是網形文化。網形文化年代尚未測出,從文化遺物相貌而言,與廣西新州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出土遺物相似,應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從遺物的型態而言,也因為網形伯公瓏遺址出土的尖器、刮器、砍砸器等和廣州新州的石器群相似,說明了這些文化可能來源的方向是中國南部地區。至於網形文化的年代,劉益昌先生推測為距今50000 – 8000年前。
雖然在臺灣的歷史教材與通俗刊物中,已經普遍承認網形文化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在考古學界之內,網形文化卻仍是一個亟待進一步證實的史前文化。李匡悌先生認為:首先,網形文化的界定目前仍有爭議,且證據尚稱不足;其次,遺址的堆積混亂,該地層經過激烈的變動,失去原有的地層層位關系,即使是碳十四定年,都呈現混亂的狀態,但是該狀態卻被刻意的忽略;最後,雖然網形文化已經遭受許多學界內的質疑聲浪,但是劉益昌先生至今似乎尚未能有效的反駁被質疑的問題,卻在大量考古通俗文章中發表網形文化的存在,以致於社會大眾甚至於歷史學界在考古學界取得共識之前,已經普遍接受網形文化的存在。
基於以上理由,考古學界目前對網形文化仍然采取保留的態度。也期待臺灣歷史學界與教育界,在進一步與考古學界溝通之前,能夠先將有爭議之處有所保留。待將來證據充分證實之後,再進一步向社會大眾說明網形文化的存在。
參考資料
下一篇:結核、癩、花柳病預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崩山系統文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