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全球有50億人,兩千多個民族。不同的民族風格絢麗多彩,無數的奇風異俗,使人驚嘆,令人向往。
早在1 7世紀,我國杰出科學家宋應星在《野議·風俗議》中說:“風俗,人心之所為也。人心一趨,可以造成風俗;然而風俗改變,亦可以移易人心。是人心風俗,交相環轉者也。”由此可見,在一定歷史時期,一種習慣勢力,一種信仰,甚至一個號召都可以形成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從而左右人們的生活。因此,民族風俗在社會生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民族風俗對于人們生活所起的積極作用,概括地說有三點:
一是可以助團聚,促和睦,利互助,增禮儀,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月圓之時萬家團聚,促進了家庭的和睦相處。
二是可以鞏固和強化家庭、民族、國家的觀念。如圖騰崇拜,就曾是維系民族的紐帶。
三“入境問俗,入國問禁",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促進了不同文化體系、不同生活習慣的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與合作。
而民族風俗在公關禮儀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不同的文化體系背景下產生的民族風俗,存在著極其巨大的差異。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在有的民族里則是人們所忌的,而我們心目中的“陋習"在其他民族的人看來也許是天經地義的。因此,在公關活動中,尊重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實際上是尊重各國人民。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