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謠言如何辟謠
分類: 生活防騙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24
閱讀 :405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謠言,對于自然災害中爆炸方面的謠言就非常的恐怖,那么爆炸謠言如何辟謠的呢?接下來小編為您具體介紹。人們一旦開始傳播某個謠言,某種程度上已經主觀相信了這個謠言。不要被微博上所謂“求證”、“求辟謠”這幾個轉發時帶出來的字眼所迷惑,小編以為,這幾個字不過是轉發者試圖免除責任的表達。他們其實已經信了。謠言通常帶有揭露秘密的性質,而這一點是如此得不可多得,故而珍貴異常。雖然有微博運營方的嚴厲打擊傳謠措施,但總體說來,試圖讓大眾不傳謠不信謠,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只要人類社會存在一天,謠言便會存在一天。謠言和辟謠,在人類的主觀意識形態的戰場上,將永遠地爭斗下去。“謠言遠不是有幻覺的人一時神經錯亂的行為,而是一個警告的呼聲。小編倒是以為,做一大堆科學的調查問卷來探知民意,倒不如看看非科學的謠言。因為謠言最實在地反映了人們的立場。一個例子是,在美日開戰后,一個中國籍的教授登上了一座美國小島進行旅游。島上的人都懷疑他是日本間諜。這個懷疑迅速地被傳播開來。但與之對應的是,在美日未開戰之時,大量的關于日軍異動、集結、備戰的信息卻被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道理很簡單:前者人們的確知道美日在戰爭中,后者則是普通美國人根本不相信日本會開戰。在信息時代也決定了謠言往往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關鍵是一個謠言產生影響的那幾個小時之內,應急系統能不能更加有效地響應,政府的行動能否更加快速。這也對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平常就不被信任的政府,辟謠的時候,人們怎么會相信你?一個政府不可指望通過臨場發揮收獲信任,信任必以日常行為的積累為基礎。除此之外,不少社會事件還讓我們看到政府在信息傳播面前所處的尷尬位置,這種尷尬有的并不是一種客觀形成,而是由于政府主觀造成,是政府自身存在的問題。信息時代給政府出的新難題,帶來的新制約是一個問題,政府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樣需要重視,這些都是對政府的必然要求,共同指向政府更好地承擔責任。辟謠可以消滅謠言,鼓勵人心,這才是如今社會需要的正能量,關于怎樣看待災難謠言方面更多的詳情,可以登錄查詢,很多的生活謠言安全小知識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