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親人詐騙套路是什么
分類: 生活防騙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9
閱讀 :312
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現在有很多詐騙分子通過互聯網進行詐騙,尤其是冒充親屬之間的詐騙尤為嚴重,相比較電信詐騙手段來說,冒充親人詐騙是非常隱蔽的,那么冒充親人詐騙套路是什么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假身份 樹立一個假身份是詐騙的開始。他(她)可以是秉公辦案的公檢法人員,溫柔多金的男(女)朋友,樂于助人的好同學,可愛迷人的網絡主播,精通投資的理財師,身世凄慘的普通人……然而他們的真實面目都只有一個:詐騙分子。俗話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詐騙團伙有完善的劇本,豐富的人設資料,可以讓你對他的身份深信不疑。而一旦你對他們的“人設”產生了信任,就會下意識地忽略他們話中的疑點。假證件,假公文 為了博取受害人的信任,詐騙分子會出示一大堆證件文件:警官證、逮捕令、保密協議、法院傳票、工作證、公司執照……很多人在看到這些材料之后,就對對方的身份深信不疑,徹底喪失警惕心。假故事上面的假公文配上一個精心編造的故事,可以從理性和感情兩方面對受害人進行“洗腦”。無論說你是重大案件的涉案人員要配合調查,還是說自己精通投資內幕、可以帶你賺錢,或是說最近手頭拮據需要接濟,亦或是高價換匯、刷單掙錢……不管詐騙分子說得多么頭頭是道、天花亂墜,都只是為了最后的目的:騙取錢財!假平臺,假APP 假平臺(APP)多見于虛擬貨幣(如比特幣)投資詐騙和非法賭博、直播網站、刷單詐騙等。犯罪團伙會先建立一個虛假的投資平臺,誘騙受害人前來投資、下注或觀看視頻等。此類平臺往往先以提現等蠅頭小利“回饋”用戶,一旦受害人追加大額投資,則動輒無法提現,或需要追加“保證金”,甚至整個平臺憑空消失。一些非法APP還會盜取用戶手機信息,再通過曝光隱私信息威脅用戶。假威脅 詐騙分子對受害人的“威脅”一般分為兩種:配合詐騙過程的“表演”,和詐騙被識破后的“恐嚇”。在行騙過程中,詐騙分子會不停地警告受害人如果不執行指令,將會被拘捕、判刑,絕對不能對外界透露相關信息,必須時刻報告自己的活動。更有甚者,在已騙得受害人錢財后,還指示受害人聯系家人聲稱自己被綁架,索要贖金,再次行騙。在平時的時候,我們要學習一些照片,嘗試學習之后可以做到有備無患,遭遇到詐騙,到時候也能夠積極的應對,平時的時候接到一些陌生人的電話最好不要輕易詳細,最好打電話落實一下本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