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有春運
分類: 鐵路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08
閱讀 :981
第一個原因:地理決定東西差異。歐洲的城市化是相對均勻的城市化,城市星羅棋布,經濟發展也比較均衡,是因為是歐洲-普遍適合人居,氣候與自然條件差異不大。中國三分之二的領土是不宜人居也不能承載過多人口的高原高山和內陸草原荒漠,人口必然集中于東部和中部地區。 第二個原因:制造業階段要求人口集中。傳統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有集中的客觀要求,集中度越高,效益越好;同時,工業越集中,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分攤治理成本越低。另外,中國的工業在一段時期內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業將占有很-重,更要求工廠布點于沿海港口附近。還有個奇特的因素,那就是工業離開沿海向內陸走一步,對企業都是艱難的長征。企業集中,企業平均承受的吃拿卡要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第三個原因:人口紅利加劇以上不平衡。所謂人口紅利,通俗一點解釋就是一國在某一時間段內,干活的青壯年多,不干活的老年人少。經過建國后的生育高峰,加之改革-使相當一部分農村剩余生產力獲得解放這一背景,大量農村青壯年涌入城市,使民工潮“遷徙”的規模驟然變得浩浩湯湯。 第四個原因:制度性根源—政府全能與縣際競爭。-就認為,用“縣際競爭制度”可以充分解釋中國過去取得的所謂經濟奇跡。一方面,政府有效地把財政資源、政策資源更多注入中心城市,農村自然愈顯凋敝;同時,“不光縣一級,中國各級政府都在進行跨地區之間的競爭”(張維迎語)。動態當中的城鄉二元結構,最終帶來人口擺動。 補充春運定義:以春節為界,節前15天,節后25天,共40天,由國家經貿委統一發布(每年起止時間略有不同),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按此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通運輸高峰叫做春運。 春運是中國的特色:“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在40天左右的時間里,將有20多億人次的人口流動,占世界人口的1/3。 春運期間,鐵道部將實行特殊運行圖,加開大量臨時客車:據查,從1954年起,鐵道部就有春運記錄,但客流與現在相差很遠,日均客-73萬人次,高峰客-90萬人次,時間為春節前后15天。80年代以后,大量民工外出,春運成為社會熱點。每年春運,鐵路運輸是重中之重,鐵道部采用“基本方案”、“預備方案”、“應急方案”三套運力方案,分別應對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發客流。 提示簡單說,如果沒有千萬民工像候鳥一樣經年在城鄉間遷徙,便沒有春運。 春運可以是任何人的,但本質上是農民工的。 參考網站soso問問:中國為什么會有春運? -知道:中國春運是什么原因主導促成的! 浙江在線:中國設立春運的原因 -評論:國人必須參加春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