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失敗!百年高校,官宣倒閉!
分類: 最新資訊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31
閱讀 :190
近日,位于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南方學院(Birmingham Southern College,簡稱BSC)宣布,將于今年5月31日關閉。 這是一所全美排名靠前的私立文理學院,在2024年US News最佳文理學院中排名第135位,十多年來一直受到入學率下降和財務危機等問題的困擾。為挽救局面,在過去18個月里,伯明翰南方學院曾竭盡全力地通過一項國家貸款計劃,獲得一筆3000 萬美元的過渡資金,但沒有成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維持運營,董事會一致投票決定關閉這所擁有168年歷史的學院。 圖 | 伯明翰南方學院公告將于5月31日關閉根據公告,從現在到2023-2024學年結束前,BSC仍將繼續正常運營,包括課程、體育和課外活動。畢業生博覽會、榮譽日、畢業典禮等也都將按計劃進行。對于被迫轉學到其他院校的在讀生,該校表示,當前正與其他擁有BSC類似課程的大學協商轉學事宜,以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轉移學分,能繼續正常讀書。至于教職人員,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將在 5 月 31 日之前被解雇,剩余人員將在夏季離職。5月31日閉校之后,學院的校園財產將被出售,有形資產將被清算。這也意味著,今年夏季過后,又一所百年老校,將永久退出世界高等教育的舞臺。 席卷全球的倒閉潮 不止伯明翰南方學院,入學率下降的寒氣,正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蔓延。 據美國教育部預測,美國私立大學的合并和倒閉案例將在未來幾年快速增長,去年已有25%的私立大學出現了財政赤字。 《華爾街日報》此前也曾報道,與過去十年相比,美國大學的倒閉數量增加了將近兩倍,一些百年名校也位列其中。2022年5月,被培訓部門認證的以黑人為主的美國鄉村學院伊利諾伊州林肯學院,在建校157年之時黯淡離場;擁有181年歷史的愛荷華衛斯理大學在去年3月正式宣布關停。174年歷史的麥克默里學院、1834年成立的綠山學院、建校103年的圣羅斯學院、美國最早將社區服務納入所有本科生畢業要求的卡布里尼大學都沒能逃出這場風暴。 生源危機下,不少高校選擇關停部分校區或專業、斷尾求生: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此前宣布,普拉特維爾里奇蘭分校已于去年7月關閉,密爾沃基分校的華盛頓縣校區和奧什科什分校的豐迪拉克校區,將在今年6月前結束現場教學; 曾誕生過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培養出全球首富馬斯克的加拿大女王大學也在今年2月宣布,停止部分專業的招生,并決定限制碩士研究生的畢業率。 圖 | 威斯康星大學普拉特維爾里奇蘭分校關閉在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韓國,高校也正深陷嚴重缺乏生源的困境。在高考報名人數已經低于大學招生人數的現實下,近5年,韓國地方大學已有20多個專業全部消失。2023年的招生中,報考人數為0的專業激增至26個。 2021年,韓國的西海大學已向教育部申請停止辦學,東釜山大學也開始進入停止辦學流程。韓媒預測,在這次沖擊中,至少有55所韓國地方大學將面臨倒閉危機。在未來的20年內,或將有超過190所韓國高校面臨“倒閉”的風險。 圖 | 央視報道韓國地方大學面臨關門危機少子化的陰云同樣籠罩在臺灣高校上空。從2022年開始,臺灣大專院校的大一學生數量就超越了高中,出現“死亡交叉”,2019年起,荒誕的“零分上大學”在臺灣成為現實。因招生困難,多家臺媒報道,中國臺灣省多所大學確定倒閉,除了2023年停辦的臺灣首府大學和臺灣中州科技大學之外,2024年臺灣明道大學、臺灣環球科技大學、臺灣東方設計大學、臺灣大同技術學院4所大學也將退場,初步估計有6萬名大學生被迫安置其他學校,教師也面臨失業窘境。 這只是“雪崩”的開始。臺教育主管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2025學年大一新生數將首度跌破20萬人,未來5年,至少還有40所臺灣院校面臨退場風險。 圖 | 臺灣多所高校停招 作為最早開始人口負增長的亞洲國家,日本的大學倒閉潮則從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2023年,日本至少有惠泉女子學院大學、神戶海星女子學院大學、上智大學和龍谷大學等12所高校的短期大學部停招。 而據《日本經濟新聞》去年6月報道,當前日本少子化正在以超出教育界預想的速度發展,或將導致超200所大學因缺少生源而倒閉。 圖 | 日本短期大學面臨停招危機 風暴將至,未雨綢繆 人口負增長、“倒閉潮”的警鐘正在敲響,高校招生難等問題已經初現端倪。 2023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繼2022年首次貼破千萬大關之后,再次創下新低。而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兩年來,我國幼兒園數量共減少2.04萬所,其中2023年減少1.48萬所,連續三年在園幼兒數量出現下降。如今幼兒園正在經歷的首輪關停潮,在“多米諾骨牌效應”下,最終會在15年后蔓延至大學,屆時或將有170多所高校面臨倒閉危機。據《2022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事實上,近10余年來,沒有一個省市能完成高考招生計劃。而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在一些省市,最低僅有100分。云南一高職院校招生負責人則曾透露,2012年前后該校已經開始持續出現生源危機。即便是“發動全校幾乎所有教職工,費盡力氣”,新生報到率也不足50%。然而這個數字已經相當高了,這位負責人透露,部分院校的報到率最多是在30%左右,最低的甚至在20%左右。 嚴峻的現實下,一些高校難以為繼。去年1月,經教育部同意,已建校超過百年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并入臨汾職業技術學院,并撤銷建制,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這個3月,教育部公布實施2024年度第一批專科教育高等學校備案名單,其中顯示1所公辦高校——福建對外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院被撤銷,該校已于2017年整體并入福建商學院。 圖 | 2023年1月,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被撤銷建制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到達普及狀態,未來對高校學位的總體需求將減少,對于不少學校而言,生源危機將逐步來臨,部分高校未來將面臨被撤銷的命運”。21世紀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則指出,這波“淘汰潮”下,首當其沖的是大量大專院校,未來可能逐步蔓延到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危機在前,提質增效成為了當務之急。眾多省市邁出了控制高校規模的第一步。黑龍江、山東、山西等省份在“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中明確,原則上不再增設/支持申報設置新的高等學校。 贛州工業信息職業學院、韶關健康職業學院、普寧大學、湛江大學、揭陽衛生健康職業學院等多所“新大學”建設被叫停。通過合并整合資源,實現內涵式發展,成為了許多地市、高校的不二之選。 精簡數量后,“少子化”帶來的高校競爭將愈發激烈。正如儲朝暉認為的那樣,未來所有高校都面臨整體分層的趨勢,一個學校如果在辦學方面沒有特色,沒有優勢,與同一層次學校雷同,可能就會被淘汰。 高校未來的辦學思想,不應該在增加重復科目、專業、學院等擴招方向上下功夫,應當極力減少求大求全的專業設定,錨定一個或多個辦學特色項目,做好分層教育、特色教育,提供社會需求的運用型教育。為從專業設置上促進高校自我革新,在功能、類型上進行分化,2023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門也已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對于前方可預見的困境,各方都已嚴陣以待。唯有未雨綢繆,方能在風暴襲來之時,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