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不是沒人回答你的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太淺顯了,而是太高深了。多數互聯網企業,雖然存在產品線和產品的差別,但這種差別太顯著了。無需回答有什么不同,例如:新浪的門戶和微博;so-u的門戶和搜索、游戲;網易的門戶和游戲、郵箱。產品線和產品幾乎不存在交叉、完全是不同的事業群。我原來恰好供職一家管理軟件廠商,對這個問題有些感覺。從產品線上劃分,我們分集團企業、中型成長性企業、小型企業甚至so-o。但從管理軟件產品本身,其基本的管理標的無非都是物流、現金流、信息流、人流(HR)。在這種構架下,產品線和產品經理就有了交叉。產品線經理決定如何組合資源(不同專業產品)應對企業不同規模下面臨的不同問題,產品經理專注于解決本專業最核心的問題。答案 2:
先了解兩個職位的工作性質:產品經理:許多產品經理其實不知道該做什么,整日被動的應付上面安排下來的工作,一旦出現工作的斷頓,就會感覺無所事事,更有甚者會感到緊張,懷疑是不是哪里做錯了,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怎么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知道做什么,不是說你知道根據公司定義好的工作內容去做就成了,說實話,那些工作內容才有多少,這個工作的真正價值在于產品經理要通過自己的工作,告訴企業朝哪個方向做才是光明大道,而不是稀里糊涂地把企業引向歧途。 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比如說今年公司計劃要上新產品,那么作為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你就要知道為什么要擴充產品線,這個產品的價值在哪里,這個產品如果上馬后,是否會對現有的產品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造成影響,應該怎么辦,是刪減現有的產品,還是停止新產品,或是重新對產品進行組合,等等,這就是要知道做什么的一類具體工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品規劃中的產品組合管理,產品規劃可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設計一個新產品,產品規劃包括新產品的開發和對現有產品的優化,工作內容就是產品組合,工作目標就是規劃出最有市場獲利能力的產品組合。其實在這個工作里,產品經理只需要做三件具體的事情: 1)發現問題2)找到機會3)創新產品 第一件事情解決的是知道市場有什么需求,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市場的問題實際上就是需求的蘊涵。 第二件事情解決的是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市場位置,事實上,市場上的問題競爭對手也會看到,他們也會考慮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我們的發展機會,盡量能夠減小競爭的風險和市場的壓力。 第三件事情就是根據我們自己的位置以及企業的資源情況來制定出這個產品的發展思路,也就是要明白自己能夠做什么樣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解決用戶問題。 當然了,這用一個詞就可以概括了,就是“產品戰略的制定”。 我有個老外產品經理朋友說的好: It’s better to do a few t-ings rig-t t-an a million t-ings -alf-baked. 做一件正確的事要比做一百萬件半拉子的事情更好。 其實用咱們中國人的俗語來說,就是: 在這個工作上,產品經理要寧做方向對的烏龜,也不做方向錯的兔子。 當然了,如果你能做到是方向對的兔子就更好了。 再來看第二件事情:知道怎么做。 這里面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是產品經理要知道自己本職的一些工作怎么做,第二是要知道產品團隊的工作怎么做。 先來看第一點。 還拿上面那個產品組合的例子來說,比如說現在需要你去刪減產品線,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知道應該去刪減哪個產品嗎? 靠什么?感覺?經驗?高層意愿?還是干脆就抓鬮。 最簡單的一個指標,就是看每個產品的盈利能力,通過對產品盈利能力的核算來評估產品的刪減。 但是又有多少產品經理知道如何做盈利能力核算呢? 損益表,成本核算,銷售報表,產品經理要通過核算一定的數據才能比較客觀的得出結果。 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通過核算的結果來做出決定,還要看這個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假設刪減后,這個產品的直接固定成本是否會對其它產品的盈利造成影響,等等。 總之,在經過了客觀和主觀的分析,在經過了定性和定量的評估后,才有可能得出一個比較靠譜的結論。 這就是產品經理要知道自己的工作應該怎么做。 再來看第二點,知道業務團隊的工作怎么做。 我認為,產品經理在第一點上應該是專才,在第二點上是通才。 因為畢竟一個產品從無到有,所要涉及到的部分和人員真是太多了,指望一個產品經理能夠對每個業務環節的技能都精通是不現實的,但是作為產品經理必須要了解,最好是熟悉每個業務環節的技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年都會進行銷售指標預測,事實上,這是公司內最容易引起矛盾的工作。 如果是由上面制定,上面會為了報表好看,或者是給投資人一個信心,通常會把銷售指標預測的比較高,但如果是由一線的銷售部門或者個人預測,他們會為了降低自己的風險,更容易的完成績效而把數據預測的低一些。 當出現這個情況的時候,作為產品經理,你又該如何面對呢? 是聽上面的,還是聽下面的呢? “要是我,我就會聽下面的,畢竟他們是在一線跑的,更客觀一些吧。 通常大部分的產品經理會這樣想,但是,換了我,我就不會簡單的聽信某一方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計算來做一個預測,你看,這就要求你必須知道如何來做銷售預測,雖然這項技能是屬于銷售層面的,但是你作為產品經理,如果不懂的話,就很容易出現偏聽偏信的情況。 最后的結果就是老鼠鉆進風箱,兩頭不討好。 不僅如此,如果更為NB的產品經理,不但會自己做預測,而且還知道如何得出更客觀的數據,這就需要更多的方法來完成,例如可以采用德爾菲法加指數平移法加銷售人員法,這樣得出的結果就比較接近客觀了。 如果說這個工作中的第二點是一種技能的話,那么第一點就是一種意識了。 事實上,在“知道怎么做”的工作中,根本的是需要產品經理通過產品管理層面的知識和技能來向企業和團隊說明如何做才能實現第一個工作所制定的戰略,其實也就是包括三個具體的事情: 1。產品路線2。產品策略3。年度計劃 這個工作其實就是對第一個工作的方案化。 戰略是一種指導,只有形成可行的方案,指導才是有價值的,戰略也才有可能實現。 第一件事情其實就是告訴企業,我們這個產品(線)的目標是什么。第二件事情其實就是告訴企業,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實現產品目標。第三件事情其實就是告訴企業,我們如何才能一步一步做到。下一篇:您認為政府該不該拯救溫州經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國足不敵伊拉克,有什么要吐槽的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