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1.中國-語匯與其他國家比較,“大詞”明顯要多,如“以……為綱”、“壓倒一切”、“基本原則”,其他國家更多是政策性、針對性的語匯。按亨廷頓的說法,-主義政權與其他威權相比,系統的意識形態和對大眾媒體、社會組織的深度滲透,是一大區別。可以看到,各代-皆致力于創設自己的意識形態話語系統,從毛主義到鄧理論到江三表到胡科發。也因此,分析中國-語匯,一個關鍵是把握意識形態在其中的核心角色。2.主要-人物影響著-語匯的風格。與現實期待相反,-人物的語匯的個性化在衰減。從毛“我的一張大字報”、鄧“摸著石頭過河”這樣天馬行空不受束縛的語言,到后來者的中規中矩,差別很明顯。翻看他們的個人文集更可直接感受。個中原因,與-人物強勢程度有關。威權的變化往往出在代際交替。毛、鄧開國人物,是“我即宗教”,教義由其創設;后來者是“我屬于宗教”,須小心翼翼度量語匯是否符合正統,即使求變,也是委婉表達,力避波瀾。3.-神秘化,使得-語匯不是通過-人物的“同期聲”進行傳播,而是由修飾過的“新華體”和文件報告呈現。“堅持……不動搖”、“先進性”、“弘揚”、“落實”等文法句式,60多年來變化不大,陳伯達、田家英等形成的風格依然沿用。4.黨代會報告是最重要的-文獻,是官方語匯的集大成者和傳媒話語的藍本。我們曾有報道對近30多年黨代會報告進行分析,擇其一二:■十一大(1977年)報告中,“-”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實詞,平均每個自然段會提及約2次。■十三大(1987年)報告用大約1/4的篇幅論述“-體制改革”,并首次提及“-”、“輿論監督”和“--”。■“暴亂”、“和平演變”是惟獨十四大(1992年)報告使用過的詞匯。■-(2002年)報告中“社會主義”一詞有所減少,與此同時,“黨”有了明顯增加。■-(2007年)報告中“-”一詞大大增加,為歷屆黨代會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次。5.從十一大至-,黨代會報告的詞匯呈現3個特點:第一,“黨”和“社會主義”始終重要。盡管“黨”的語境相對日趨復雜,“社會主義”的修飾語日益增多,但“黨”和“社會主義”始終名列黨代會報告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實詞中;事實上,也只有這兩個詞匯一直都在前10名。這兩個詞匯連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革命、軍隊、霸權主義、-、不正之風、安定團結、獨立自主、艱苦奮斗等共同成為了黨代會報告長久存在的因子。第二,“發展”和“建設”日益重要。除十五大時有少許降低外,從十一大到-總體上呈直線上升趨勢,-報告中“發展”和“建設”出現的總次數是十一大報告的4.46倍。第三,“改革”有波折。“改革”一詞在十一大報告時根本沒有提及,十二大時首次出現,十三大時達到頂峰,在隨后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時則急劇下降,-時停止了跌勢,-時有明顯回升,跌宕起伏之勢明顯。(相關報道《-黨代會30年的詞匯變遷》infzm/content...)答案 2:
其中一個規律是所有動詞前面都要加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副詞,平衡音律。擁護-要說堅定擁護歡迎-要說熱烈歡迎反對-要說堅決反對正確-要說無比正確貫徹-要說切實貫徹答案 3:
一般來說,-語匯的來源有三,主要-人物的講話,重大-活動的表述以及-文獻,從我國前后20年的對比看,-語匯在規律上有下列一些變化:二十年前:1、具有普世價值的-詞匯和-的-詞匯相結合,在邏輯上,甚至是矛盾的,比如“集體領導”和“核心”,“-”和“集中”等。2、高度理想化的-語匯,比如,“全面實現”,“高度……”,“全體……”3、大量階級性的-語匯,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如今:1、比過去務實一些,在某種程度上,承認當前的政策執行不力或存在問題,但表述依然非-婉,比如“繼續深化”、“繼續落實”、“加強……”等等2、人性化的-語言,最著名的莫過于-的“不折騰”,這個問題有人問過我,覺得是開創性的,其實,這方面最有心得的是-,比如那首詩詞,“霧滿龍岡千嶂暗,紅軍怒氣沖霄漢,喚起工農千百萬。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最后一句非常口語化,但是易于老百姓理解,傳誦一時。任何-語匯都是有明確的-目的的,當前我國的-語匯的一項主要作用,就是統一思想,安撫和排解矛盾。再比如-的“有尊嚴的活著”,也是同樣的風格3、大量法律語言轉化為-語匯,“公平”、“正義”等等,尤其是物權法的頒布,財產權,甚至是私權經常出現在政府報告和-的講話中。答案 4:
作為一個優秀的-家,想來有二:1.說真話,真話別全說。2.把事情說虛,把事情做實。答案 5:
我覺得中國-語匯非常依賴排比句,無論是新聞聯播還是政府工作報告。答案 6:
應該沒有什么規律,發揮各地的“創造力”吧。。。各地地方政府有時候會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詞匯,一個地方政府的某一做法得到中央認可后,這個地方政府對于這個做法的描述的用詞,可能就會被全國各地政府廣泛使用。答案 7:
謊言在前,實際在后。計劃在前,落實在后。-在前,個人在后。就是大餅。答案 8:
一般的規律是前面成績占50%,中間計劃占45%,最后不足占5%。答案 9:
幾年前,錢鋼老師在廣州的網易做過類似的講座,對中國的-語匯進行了量化分析,以此可窺見我們國家的-口徑和自由度。答案 10:
中國的-話語,不具有感情和真實性,不具有鼓動性,反而讓人厭煩!答案 11:
作為一個雙子座的人,在天蝎女友的多年幫助下我進行了深刻反思后發現,雙子男說話的習慣和-語匯(這個詞用的真有深度)的使用有諸多相似之處:第一,他們說的話不能信,因為他們一張嘴就奔撒謊去了;第二,他們愛得瑟,明顯喜歡使用修辭,但明顯又不知道修辭為何物,所以總在用磨得掉渣滋毛的沒有新意的詞匯和表達方式(自-之后就真沒有修辭發明了);第三,面對有錢有勢的人,有話從來不直說,怕得罪人;第四,-易怒好面子,下意識地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其實,從內心里,這都是沒本事的表現。因此,如果你把-語言當作雙子座的人說的話,你就能理解其中的隱藏(不是暗含!) 的內容,而如果你把說-詞匯的人當作沒什么本事的雙子男,搞不好你還能對他心生憐憫之意呢……這就是我為什么看到領導們說話時總是感到同情的原因。答案 12:
規律就是中央各大智囊班子創造出這類詞匯,然后中央及地方各級傳承發展并衍生出各種八股。答案 13:
一言以蔽之:缺什么補什么。答案 14:
騙子行騙有什么規律么?下一篇:怎樣引導知乎的用戶不粘貼-外部的回答?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當一陣突然的大風把停留在樹枝上的鳥打落時,這只失去平衡的鳥會做什么來擺脫困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