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為增進國內外出版界資訊之交流,提升國內外出版技術水準,行政院新聞局於1987年,在當時的中央圖書館舉辦第一屆臺北國際書展。由於是第一次主辦,國際間對此書展還不了解,所以在國際間較難推廣,發出237件邀請函,只有11個國家,67個國外出版社(占30%)表示要參加,設置85個攤位,展出6千余種圖書。而國內則有227家出版社,展出2萬余冊精致圖書。
吸取第一屆的經驗,行政院新聞局於1990年再次舉辦第二屆臺北國際書展,展場換到臺北世貿大樓,此後便成為固定舉行場地,此屆承辦技巧已有所進步,透過各駐華使館及外交單位進行徵展,獲得極大的進展。
1992年第三屆臺北國際書展,突破一、二屆國內圖書由新聞局聘專家學者分類挑選、集中展示的型態,改由國內業者自行承租規劃,展場風格顯得多元活潑。
累積前幾屆承辦經驗,1994年第四屆臺北國際書展規模日趨成熟,除維持亞洲規模第一外,此屆也躍升為世界第五大國際書展。
1996年第五屆臺北國際書展首度交由「時報文化」的民間團體承辦,在展區規劃、主題內容、會場活動都有空前的突破,規模躍升為世界第四大國際書展。
1998年第六屆臺北國際書展開始,書展從原本兩年一辦,改為一年一辦,并將展覽時間改至2月舉行。
1999年第七屆臺北國際書展至今已在國際間打下相當知名度,并在重要國際書展之目錄刊登廣告,擴大國際徵展的方向。
2000年第八屆臺北國際書展,首次由書展之常設單位中華圖書出版事業發展基金會接手主辦,并將展場擴充至最新完工之世貿二館,共計1825個參展攤位,參觀人次突破40萬人。
2001年第九屆臺北國際書展,匯集近兩屆「金鼎獎」及「小太陽獎」獲獎圖書以特展展出,致力將國內優良圖書推銷至國際舞臺。
2002年的臺北國際書展已邁入第十屆,因此以主題館國家「-」為核心,展期擴大舉辦為整個二月,并在展區規劃及活動設計上增設「優良漫畫館」,以鼓勵國內優良漫畫之創作及閱讀風氣,同時在書展中舉辦「第一屆漫畫金像獎」及相關系列活動,另外再規劃設置「限制級出版品專區」,以落實圖書分級制。
2003年第十一屆臺北國際書展,首次-一館二樓第三展場為心靈書區,將宗教書籍、心靈環保等出版品集中展示,成為此屆臺北國際書展的一大特色。
2005年第十三屆臺北國際書展,首度由-出版業者共同捐助成立的臺北書展基金會承辦,解決臺北國際書展長期定位的問題。
2006年第十四屆臺北國際書展,以促進「國際交流」、活絡「出版機能」、提升「閱讀生活」為工作目標。
2007年第十五屆臺北國際書展,以及2008年第十六屆臺北國際書展,仍繼續前屆在「國際交流」、「出版專業」和「閱讀生活」三個面向功能的開展。
2009年第十七屆臺北國際書展,以「閱讀,躍起的力量」為訴求,全力推廣閱讀的價值與意義。
2010年第十八屆臺北國際書展以「閱讀,創意的奏鳴與交響」為主題,期望在書展期間,展現百花爭鳴的閱讀場景。
2011年第十九屆臺北國際書展以「閱讀,幸福進行式」為主題,呼應「-百年」年度話題,結合作家與詩人影像、紀錄片、作品等,創造書展焦點。
2012年第二十屆臺北國際書展,臺北書展基金會已開始積極規劃,并以綠色閱讀「Green Reading」為主題焦點,將從「綠色閱讀」觀念的啟蒙、「綠色閱讀」的載體形式、「綠色閱讀」的生產流程、「綠色閱讀」的知識儲存與傳輸、「綠色閱讀」的方法等五大面向策劃,是以生態、環保、「EP」(Electronic Paper)電子版與紙本同步作法、云端知識、新書店型態等為主?!?
中文關鍵字:行政院新聞局 , 臺北世貿大樓 , 臺北書展基金會 , 金鼎獎 , 漫畫金像獎
參考資料 臺北國際書展.tibe.org/tibe/-istory/.-tm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