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譯名The Graphic Art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70年(民國59年)奉準設立,當年三月二十日於臺北市國軍文藝中心舉辦成立大會。選出方向、周瑛、朱嘯秋、楊景天、李錫奇、李國初、青禾、牟崇松、陳其茂、黃廣林、韓明哲、刁平、黃歌川、游天狼、陳輝、陳景容十七人為理事。鄧雪峯、金哲夫、魏立之、李奇茂、唐圖、陳望欣、吳昊七人為監事。互選方向為理事長。
此會宗旨以團結版畫人士,從事版畫創作,編印版畫書刊,舉辦研究展覽,研究版畫理論,發揚中華文化,促進國際藝術文化之交流。
其會員分為基本會員、榮譽會員二種:基本會員為參加此會發起者,有版畫創作經驗或展出者,對版畫理論素有研究而具有成就者,國內外美術專科學校畢業而有版畫創作者;凡愛好版畫而熱心贊助此會者,經此會會員二人之推薦經理事會通過後,即為榮譽會員。每年舉行一次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每三個月開會一次;必要時均得舉行臨時會。
◎1971年美術節,中華民國版畫學會舉辦首屆中國版畫大展,集合版畫界精英於一堂。理事長方向也在此時發表中華版畫發展之談話,他說,其努力的目標有兩點,一是民族風格,一是中國氣派。所謂「民族風格」,即有在民族精神之把握,但必須注意全體而非部分,因任何民族精神有正的一面與負的一面,正的強,顯示社會安定,人民富裕,但該社會也有部分弱的黑暗,若負的強,則社會動亂,所以應該以大的部分作為表現基礎,一就是民族精神之光明面為版畫本質。所謂「中國氣派」是中國人不以特殊現象表現主體,以純樸、豪爽、深厚、清新之性格來表現中華民族不出不撓之偉大而獨特的精神。
※愿望和信念
其共同的最大愿望是貢獻藝術力量,與全國其他文化,藝術團體,取齊一的步伐,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巨輪。在此總目標下,沒有地域、性別、年齡和出身之分,無論其居於國內或海外,只要是熱愛版畫的藝術工作者,即為此會的同道。
現代的中國版畫藝術,必須協和一切版畫藝術工作者,無論其為傳統的,或現在的,都是中國版畫藝術的同道。
而任何藝術價值的肯定,必須具有創作者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和風格;由此進一步相信,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再生、茁壯和發展,須以自己民族的文化為基點,由此出發,不斷創新、墾拓,才能在藝術歷史上,有豐碩的成果。中國版畫藝術的創作方向,雖然根源於民族文化,但卻非一味仿古和因襲;雖然講求創新,但一標榜頹廢和偏激。因此,其創作步伐,是以嚴肅的態度,奮發的精神,朝向創新的、具靈性的、激昂而蘊蓄民族風格的方向前進。
※重要版畫活動
版畫學會於1971年舉辦首屆版畫展之後,接續在臺北市國軍文藝中心舉辦,并舉行大會,其後主要活動也隨之展開。
◎1974年,版畫學會組隊前往金門訪問及寫生之活動,由版畫學會理事長方向率領,隊員有陳望欣、陳庭詩、陳其茂、李錫奇、胡玉衡、吳昊、繁露等人;在金門除拜會、訪問、參觀與寫生活動,還以素描、水彩、油畫、版畫等方式,將金門風土人情,湖光山色,中大建設與強盛國軍,經藝術家描繪,回臺灣後即舉辦戰地寫生特展,臺北展過後,移至金門展出。同年七月在臺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辦「金門專題展」,作品顯示堅強的金門精神,參展畫家即為此次前往金門的團隊隊員。此次展出,也由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金門防衛司令部及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資助。
◎史博館接辦第四屆全國版畫展
1975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華民國版畫學會合辦第四屆全國版畫展,於一月十五日在國家畫廊開幕,展出一百余幅作品。原送件參展者有三百余件,由姚夢谷、方向、周瑛、楊英風、吳昊、陳其茂、李錫奇七人組成評審委員會,挑選出一百三十件。其中被列為優等獎的有林智信「1905年的臺灣三輪車」,沈明焜「不記名支票」,吳進生「彩翼」,林燕「虎」,陳碧蘭「進步與和諧」,陳輝明「舒」,潘玫諾「舍」等七人,史博館致贈優選紀念獎牌一面,以資鼓勵。同年五月,臺北鴻霖藝廊舉辦中國名家版畫聯展,邀請朱為白、江漢東、李錫奇、吳昊、邱忠均、陳其茂、梁奕焚、顧重光等八人參與。
◎第五屆全國版畫展在臺中舉辦
1977年,省立臺中圖書館與中華民國版畫學會合辦第五屆全國版畫展,由居住臺中畫家倪朝龍、陳其茂、陳明善負責籌備,於九月間在省立臺中圖書館中興畫廊展出,并出版畫集;開幕式由版畫學會理事長方向來臺中主持,并舉行座談會。
◎中華民國現代版畫在美展出
1976年,美國圣若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辦中華民國現代版畫展,先在史博館國家畫廊展出,然後送往美國圣若望大學中山堂展出,而後在喬治亞大學藝術中心展出。此次展出由圣若望大學收藏。應邀參展畫家有方向、朱為白、吳昊、李錫奇、李焜培、周瑛、林智信、梁亦焚、陳其茂、陳國展、楊幟宏、廖修平、顧重光十三人,臺灣玉豐出版社出版「中華民國現代版畫選集」畫冊。
◎版畫家與印刷公司合作
1977年,為促使藝術走出象牙之塔,不再是美術館少數收藏家的獨藏品,藝術家乃運用進步的現代科技及材料,創作有價值的版畫作品,以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分享。和欣印刷公司有監於此,提供優秀的設備與器材,多方邀請藝術家,不斷創作,提供高水準的版畫藝術作品,歡迎愛好版畫藝術人士收藏。核心印刷公司邀請了林雪卿、陳碧蘭、廖修平、楊英風、楊志宏、鍾有輝、董振平、張杰、梅丁衍、劉洋哲、李焜培、吳學讓、文薺等人。
◎中韓版畫交流展
1977年,中華民國版畫學會韓國版畫學會首度美術交流大展。中華民國版畫學會動用不少人力、物力來策劃此展覽,協者由信宜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太平洋文化基金會、洪健全文化基金會等七個文化機構所支持。
展覽活動,推出韓國現代化展,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中韓現代版畫展,由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韓國李世得個展,由龍門畫廊主辦。交流活動,展出時,韓國版畫家姜回鎮、康煥燮、郭德俊、權康淑、金丘林、李世得、金相游、金泰浩、金宗學、白金男、韓云晟等十一人來臺參與開幕典禮。後由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方向、理事李錫奇、楊英風等人陪同參觀故宮等地。出版畫冊,由袁德星主編,王士朝設計,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編印,財團法人信宜文化基金會出版,黎明文化事業公司經銷。
此次中韓版畫交流,再版畫已是獨立美術的時代之下,促進了與鄰邦美術界之交流,交換創作經驗,具有空前之意義。
◎1980年,慶祝創立十周年紀念,全國版畫展在花蓮舉行。畫展到臺灣東部舉辦的很少,所以當地觀眾興趣濃厚,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特別安排一場座談會,及示范印制方法。
◎1981年,陳茂英國展覽歸來,制作一系列版畫「歐游小集」,應歷史博物館之邀在國家畫廊展出,史博館館長邀請興大校長羅云平共同主持開幕式,王藍介紹陳其茂版畫之特質。展出歐洲風土人物版畫六十幅。
◎1982年,廖修平板畫展,歷史博物館主辦,於國家畫廊展出八十幅作品,并出版畫集。
◎1983年,韓國現代版畫家協會與韓國中央日報美術季刊社主辦「國際版畫交流展」,邀請中華民國版畫學會參加,同時邀請了日本、美國及英國。
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組團參與,理事長方向率領,顧重光、吳昊、李錫奇、李焜培、劉自明、陳國展、林智信等人前往韓國漢城參加盛會,參展者有方向、李錫奇、吳昊、李焜培、劉自明、陳其茂、陳國展、董振平、廖修平、顧重光、林智信等人。
◎1985年,林智信版畫展,歷史博物館主辦,展出臺灣民間習俗,婚慶、廟會等作品十五幅,部分作品贈給史博館收藏。
同年九月,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組團前往金門勞軍,由方向率隊,參與會員有劉洋哲、李錫奇、吳昊、陳其茂、鍾有輝、顧重光等十人,攜帶大批版畫,在區司令部展出,并有小型座談,說明有關版畫制作之問題。此次展覽作品由金門防衛司令部珍藏。
◎1986年,中華民國版畫學會主辦「當代版畫名家邀請展」,於歷史博物館舉行。
同年,臺北巨齡畫廊舉辦「當代版畫家作品特展」。
第二屆中韓現代繪畫交流展,由臺北縣立文化中心主辦。
◎環亞主辦中華現代版畫80年代大展
1986年,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李錫奇策劃,由環亞藝術中心主辦「中華民國現代版畫80年代大展」,參展者有方向、周瑛、陳其茂、朱為白、吳昊、李焜培、林智信、廖修平、陳國展、李錫奇、倪朝龍、彭泰一、顧重光、劉洋哲、鍾有輝、沈金源、許東榮、楊成愿、賴振輝、董振平、黃世團、林雪卿、張心龍、李景龍、張正仁、劉自明、陽明迭、戴榮才等二十八人,并出版畫冊。
◎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在臺南市舉行
1987年,第九屆全國版畫展,在臺南市舉辦,由當地畫家潘元石、韓明哲、林智信負責策劃籌備,并設獎鼓勵新進優秀版畫家。
◎史博館主辦木刻版畫展
1987年,歷史博物館為倡導木刻版畫而主辦「中國木刻版畫展」,應請方向、江漢東、汪澄、李景龍、李國初、李國坤、李強、周瑛、林智信、林燕、邱忠均、潘元石、韓哲明、龔智明、陳其茂等二十二人參加,并出版畫集。
◎1988年,「方向七十回顧展」,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展出方向歷來版畫精品六十幅。
◎1988年,「陳其茂版畫展」,現代畫廊主辦,展出「歐游小集」、「飛鳥」、「貓與花的日子」三系列作品九十二幅,并出版畫冊。
◎1989年,「廖修平藝術展」,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展出繪畫五十五幅、版畫五十四幅,并出版畫冊。
◎1989年,第十屆全國版畫展在臺南擴大舉行,邀請海外華僑版畫家參展,并出版豪華畫冊以資紀念。
◎1990年,
參考資料 陳其茂《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之三 版畫研究報告展覽專輯編匯》,策劃委托/臺灣省立美術館,臺灣省立美術館編印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