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數位設計是隨著電腦科技及程式語言而發展,電腦本身是藉著電流切換的「開」(On,就是1)和「關」(Off,就是0)來處理資料,其基本單位是二進位制的位元(bit),并由位元組合成位元組(byte),數位訊息最終便是由數據表述的代碼構成;一套電腦軟體也就是以「0」與「1」所大量組合而成。設計語言(如造形、色彩等)的處理,都可透過電腦轉換成數據組合的描述方式,而處理完成的數位訊息也可透過數位訊息設備呈現,或再轉變成類比(Analog)訊息,由一般的訊息設備呈現。
傳統類比方式是透過媒介特性來承載和顯現訊息,藉著大小連續變化的表示方式模擬原始資訊,如早期的音樂唱片、光學照片或書本印-。相對地,數位化概念是將連續不斷的資訊在單位時間內作切割編碼;數位化結果可提升資料重組的方便性,亦使「媒介」的性質和意義產生新的變化,不再受限於筆紙顏料等實存物質,讓資料傳輸或運用皆更加便捷。其次,傳統類比訊息質量會隨-或使用次數增加而下降,但數位設計具有獨立於物理介質而存在的特性,所以數位訊息具保真性、可反覆無損地-,且易於保存、處理,成本較低。另外,透過數位科技的儲存、檢索、數據處理與人機對話功能,其訊息處理效率更適合網際網路或遠距傳遞,充分發揮資訊運用的即時性與共享性。
自從1946年第一臺電腦出現以來,人類就致力開發其功能進行各種設計活動。196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usetts Institute of Tec-nology,MIT)首次論證電腦交互式圖形技術的原理和機制,奠定數位技術與設計應用的發展基礎。1980年代,電腦普及運用與網際網路的迅速擴展,使人類邁入數位化的新時代,而設計作業流程亦大量引進電腦運算、繪圖、儲存、處理的能力。1984年,「桌上排版系統」(Desktop Publis-ing)的推出,不但提供嶄新的創作空間與表現形式,從平面擴張至3D視覺動畫表現,使創作更延伸至「虛擬」(Virtual Reality)的可能。
1990年代,國內設計科系的數量快速成長,其實與數位設計與數位內容(Digital Content)產業的成長有密切關系,而政府亦於2002年將數位內容列為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主要項目之一。所謂「數位內容」就是泛指將圖像、文字、影像、語音等運用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并整合運用的產品或服務,范圍包括電腦動畫、數位游戲、數位影音、數位學習、數位出版與典藏等。
中文關鍵字:數位化 , 電腦繪圖 , 虛擬 , 數位內容
英文關鍵字Digitization , Computer Grap-ics , Virtual Reality , Digital Content
參考資料 Martegani, Paolo and Riccardo Montenegro. 2000. Digital design: new frontiers for t-e objects. Basel: Birk-?uswr.Aynsley, Jeremy . 2001. A century of grap-ic design: grap-ic design pioneers of t-e 20t- century. London: Mitc-ell Beazley.楊裕富。1999。《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臺北:田園城市文化。賴建都。2002。《Design in transitions:-設計教育-與演進》。臺北:龍辰。潘公凱、盧輔圣主編。2000。《視覺傳達設計》。上海:上海書畫。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