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一、《臺灣新報》,1896年(明治29年)6月17日發刊,此為臺灣報紙新聞發行的開始,有日治初期因治安因素議禁戲曲、民間演劇等超過百則的戲曲相關報導。
二、《臺灣日日新報》為日治時期臺灣發行量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報紙。創辦於1898年(明治31年),其戲曲資料多刊載於漢文版中,日文版可反映出日人的戲曲觀點。
三、《臺南新報》創刊於1898年(明治31年)6月,有日文版及漢文版,與臺北的《臺灣日日新報》和臺中的《臺灣新聞》并列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報紙。內容主要反映嘉義以南,以臺南市為中心的戲曲活動概況。
四、《臺灣民報》,1923年(大正12年)4月15日創刊於東京,其戲曲報導多為對歌仔戲的抨擊及呼吁當局予以查禁,對於啟發民智的文化劇則有許多報導,亦曾引介當時中國具有進步思想的話劇作品。
五、《臺灣新民報》,1929年(昭和4年)3月29日,《臺灣民報》改名為《臺灣新民報》,仍以批判歌仔戲的負面影響為主,常為民喉舌,糾舉與劇場活動相關的不公事端。
六、《三六九小報》,1930年(昭和5年)9月9日創刊,記載臺南、嘉義及臺北等地花柳界藝妲的資料及女班演員淪為藝妲的報導。
七、《風月》創刊於1935年(昭和10年)5月9日,對於當時臺北的藝妲的戲曲專長多有著墨,第二十七期之〈北里燕脂譜〉更對當時大稻埕檢番轄下之百名藝妲進行專長調查,極具參考價值。
八、《臺灣藝術新報》創刊於1935年(昭和10年)8月1日,該雜志主要報導在臺灣各地日式劇場演出日本戲劇的消息及評論。與戲曲有關的部分是〈稻江花柳〉專欄,從中可窺探當時藝妲與流行戲曲間的關系。
九、《風月報》為事變後臺灣唯一的漢文綜合文藝雜志。1937年(昭和12年)9月創刊,有對於藝妲戲曲專長之記述。當時旅居上海的臺人雞籠生(陳炳煌)亦以〈咖啡館〉、〈大上海〉對上海進行專題性介紹。
十、《南方》,自《風月報》第一百三十三期後改題而來,內容除雞籠生持續介紹上海劇場外,另有善化蘇有章投稿〈俳優破敵〉,介紹阿火旦張李城於前清光緒年間擊退犯臺法軍事蹟。
參考資料
下一篇: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朱之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