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本遺址發現極早,1934年由臺大林朝棨教授發現,日籍學者國分直一則於1948年調查,1972-73年間濁大計畫進行時何傳坤先生再度調查,1995年3月則由執行臺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劃之學者會勘。
日據時代及近代調查資料顯示,遺址內共有2文化層,分別屬於牛罵頭文化與番仔園文化。出土遺物包括橙色夾砂陶、灰黑色夾砂陶,前者夾細砂,硬度約2,器表多為素面;後者亦夾細砂,器型以罐形器為主,器表未見紋飾,為素面。石器方面計有磨制錛鑿形器、打制斧鋤形器。其他遺物尚有貝環、貝珠、瑪瑙珠,而生態遺留方面則有貝殼,并發現貝塚、墓葬等遺跡。由於遺址內有2文化層,2文化層分別有其不同的年代:牛罵頭文化層之年代介於距今4000至3000年前,番仔園文化層之年代則介於距今1600至500年前。
在保存狀況方面,由1995年之考古遺址調查資料可知,遺址受學校校舍、操場等建筑設施而受到嚴重破壞,僅於中山國小北、東側圍墻處可見少量遺物。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