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埔遺址( 又稱石墩坑遺址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牛眠里之內埔聚落之東邊山脊上,此山脊為關刀山之余脈,遺址點位於海拔700-750公尺之間,南面陡坡緊鄰眉溪,經緯度為東經121°00’09”,北緯23°59’28”( 方格座標E250250*N2654000m )。此處地點剛好位於眉溪進入埔里盆地之峽谷北緣,有如控制埔里盆地的咽喉,地理位置重要。遺物主要分布於脊嶺上較平坦的地方,遺址范圍長寬大約500公尺*150公尺,面積約72000平方公尺。遺址上有板巖長形石棺、板巖立石房基,地表散布著板巖殘片和碎屑,此外更有砂巖質地的打制斧、鋤類工具、刮削器、砍砸器、蛇紋巖錛及飾物等石器遺留。
此遺址雖無確切年代資料,但由相關遺物可推知其與大馬璘、水蛙崛、曲冰等鄰近重要遺址均有類緣關系,加上如上所言,本遺址位於中央山地進入埔里盆地的關鍵地點,因此在解釋史前時代臺灣東西部的族群關系、交通路線及交換體系等重要議題時,應具有相當意義,也因此被判定為重要性遺址,惟至今仍未被深入研究。
遺址目前狀況保持尚佳,雖然曾被農人開墾成木薯園和姜園,但是由於此地坡度實在太陡,因此當時開墾系以人工方式進行,只擾動到淺層地表,對於遺址的破壞程度有限。
參考資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4《臺閩地區考古遺址--南投縣.》內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研究, 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