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臺灣史前時代晚期遺址普遍出土玻璃質器物,年代較早的為臺北市西新莊子,屬於十三行文化早期。其後,北部十三行文化、中部平原的番仔園文化、中部山地的大邱園文化、南部蔦松文化、屏東一帶的龜山文化、東部海岸的靜浦文化、東南部海岸的舊香蘭遺址等金屬器時代,以及其後的早期歷史時期許多遺址都出土玻璃器物。
早期出土的玻璃器都屬於裝飾品,包括玻璃環、玻璃玦、以及玻璃珠等,以玻璃珠數量最多,并經常與瑪瑙珠共伴出土。十三行遺址出土了多件玻璃環,以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各色玻璃珠。年代較晚的臺東縣長濱鄉八桑安遺址,一座墓葬即出土1萬6230顆玻璃珠,是單一遺跡出土玻璃器最多的遺留。不同形制、顏色的玻璃珠在臺灣各族原住民社會扮演著不同角色,其中排灣族保有的各種多色不透明玻璃珠,更具有性別區分、社會階層、財富象徵、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意義。
臺灣地區出土的玻璃器來源說法不一,考古學者都認為是從島外輸入。其中時代稍早、尺寸較小、單一顏色的玻璃珠,被稱為印度-太平洋珠(Indo-Pacific beads),有可能來自印度或東南亞一帶的玻璃作坊;在臺灣早期歷史時期遺址出現以及原住民傳世的玻璃珠,有部分可能是歐洲人傳入的貿易品。一些玻璃器的比重變化范圍很大,也顯示其成分與來源十分復雜,其中有不少是屬於鉛玻璃器。2000年以來,臺東縣太麻里鄉的舊香蘭遺址發現制作玻璃珠的遺留,如熔融產物、廢料、以及一件尚串在鐵絲上的玻璃珠,為卷制玻璃珠(wound bead)制作過程的中間產物。另外,臺北縣龍門舊社遺址出土有制作玻璃器的棒形玻璃原料,這些資料顯示,臺灣地區出土的玻璃珠至少有一部分是在臺灣島內制造。
中文關鍵字:玻璃 , 印度-太平洋珠 , 卷制玻璃珠 , 鉛玻璃器
英文關鍵字Glass , Indo-Pacific bead , wound glass bead , leaded glass artifact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