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日治初期官立醫院之設立與日軍野戰醫療設施有關,如臺北的天后宮(後拆建成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文廟(今北一女、法院大廈一帶),以及臺南的赤崁樓,都曾改建為衛戍醫院。1895年(明治28年)日本領臺後,鑒於惡疫侵擾甚烈,臺灣總督府以野戰醫院為本,修繕臺北大稻埕一棟民宅,於6月20日設立第一所官立的大日本臺灣病院,自日本選派醫師10名、藥劑師9名、護士20名來臺,首屆院長為濱野昇;1896年由陸軍軍部移交臺北縣管轄,改名臺北病院;1898年山口秀高接任院長,遷址臺北城內天后宮(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為臺大醫院的前身。
1896年依地方州廳之請,於既有野戰醫院基礎上,在臺北、臺中、臺南正式開設總督府直轄之官立醫院。1898年計有10所官立醫院,1910年代實施市街改正後陸續增設,1934年(昭和9年)以後維持14所,與州廳行政區數及分布相當;1942年全島官立醫院總病床數逾2000床,為1898年之6倍有余。
官立醫院之設置與殖民統治息息相關,地點多選在日人聚集之市街,又因診療費較高,病患多屬日人。醫院之勤務醫亦以日人為主,臺籍醫員待遇不如日籍同僚,臨床訓練與升遷機會亦有顯著的差別待遇。
中文關鍵字:官立醫院 , 臺北官醫局 , 大日本臺灣病院 , 衛戍醫院 , 總病床數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