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遺址於1982年因進行「第四核能電廠附近路上生態調查研究計畫」之調查發現(蘇仲卿等1982),由於當時僅於地表采集到少許的遺物,且未進行考古試掘,故對遺址內涵尚不清楚,往後數次的考古調查工作亦未有進一步的發現(李光周1986,連照美、宋文薰1990,劉益昌1997)。2002年本遺址因核能四廠的建設,於仁和宮北側的樹林進行圍籬工程時,臺大監看人員在本遺址的地表上發現若干史前陶片和石器,進而於2003年由臺電公司委托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陳有貝教授進行考古試掘。試掘期間共發掘16個探坑,各探坑分布於緊鄰濱海公路旁的綠地、運動場以及仁和宮餐廳後方的花園上。出土遺物包括有繩紋陶片與素面陶片,陶器多破碎,根據陶器部位判斷,器形為侈口鼓腹罐形器,頸部以下施繩紋,底部可能有圈足。石器部分則有石錘與磨石。
根據發掘結果顯示遺址已遭受擾亂與破壞,單就一次的考古試掘與歷次的調查,實難對本遺址可能具有的文化內涵有一通盤的認識。不過,以目前僅有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或許可以對本遺址作一概略陳述︰第一,從出土的繩紋陶片與素面陶片的質地來看,與西北邊的內寮遺址所出土的部份陶器質地相同,另外,根據本遺址出土陶器部位判斷,器形為侈口鼓腹罐形器,頸部以下施繩紋,底部可能有圈足,這些亦與內寮遺址出土陶器相似;石器部分,則有石錘與磨石。第二,本遺址與內寮遺址相距約600公尺,皆位於相同的地理區位,屬古沙丘地形,由此看來,本遺址與西北邊的「內寮遺址」的繩紋紅陶文化有關,由此推論年代可能距今約4500-3500年前。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