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認定是否操縱匯率,應從主客觀兩個層面分析:
1、主觀要件是指影響匯率的目的是為了產生阻礙其他成員國對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的結果,或者不公平地取得優于其他成員國的競爭地位。
2、客觀要件有兩個層次:
一是進行調控和影響的條件,包括三種情況: 某成員國對其匯率的調整和政策改變與起主導作用的經濟金融情勢不相關,并將影響其競爭能力和資本長期流動的情況; 某成員國對國際收支項下或經常性交易項下的資金兌匯或資金移轉重新增加限制、加重限制或施以長期限制時,沒有充分的經濟金融情勢作為依據; 某成員國對資本國際流動實施不正常的鼓勵或限制的金融政策,超越了為實現其國際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范圍和程度。 二是指行為的結果,指實施這些政策是否給其他國家的正當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反補貼的介紹反補貼是指:一國政府或國際社會為了保護本國經濟健康發展,維護公平競爭的秩序,或者為了國際貿易的自由發展,針對補貼行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臨時措施、承諾征收反補貼稅。
反補貼是一國反傾銷調查機關實施與執行反補貼法規的行為與過程。 其中的補貼是指一國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機構向本國的生產者或者出口經營者提供的資金或財政上優惠措施,包括現金補貼或者其他政策優惠待遇,使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比未享受補貼的同類產品處于有利的競爭地位。反補貼的特點如下:反補貼的危害性很大。
反補貼的應訴主體為政府。補貼是政府行為,反補貼的調查對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會影響被調查國的貿易和產業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甚至總體經濟戰略。 反補貼的調查范圍更廣泛。反傾銷和保障措施僅涉及特定企業或產品,而反補貼的涉及面更加廣泛,調查范圍可能接受政府補貼對象的下游企業甚至整個產業鏈,危害更大。 反補貼的影響時間較長。反補貼對一國經濟的影響更加廣泛和持久。為應對反補貼調查,一國政府必須逐步調整相應的貿易和產業政策,這種調整將在長時間內對一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反補貼具有更強的連鎖效應。在一成員方反補貼調查中被認定的補貼措施,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員在反補貼調查中援引。在當前WTO的其他成員國對反補貼是否使用非市場經濟國家這一原則模糊不清時,美國的判例可能會成產生很強的連鎖效應。歐盟等其他WTO成員國可能會效仿美國,重新修訂反補貼法,使之適用于中國出口的產品。 匯率操縱與反補貼匯率操縱是否構成反補貼:按照SCM(補貼與反補貼協定)第1條的規定,構成一項補貼要四個要素:
補貼的提供者須是政府或公共機構; 該政府行為是“財政資助”,或者GATT1994第16條意義上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價格支持; 利益標準即要求財政資助的影響結果是授予被補貼者一項利益; 該補貼行為具有專向性。分析中國是否操縱匯率并構成反補貼:
從以上四點中看是否屬于“財政資助”的要害是審查在調控匯率的行為和措施中是否有公共費用發生和支出,即不是所有操縱匯率的措施都屬于財政補貼。 另外對出口企業是否因此而獲得利益的審查,此處的“獲得利益”,是指直接獲得利益,即因為財政資助或收入或價格支持而獲得利益,補貼行為與獲得利益之間是直接的因果關系。 還有專項性補貼要素,此處要注重把握,若操縱匯率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貿易上的競爭優勢,則從補貼的專項性構成要件而言不存在法律障礙,因為鼓勵出口屬于出口補貼的范疇,謀取產品出口價格的競爭優勢本身就是出口補貼的專項性基本內容。中國調控匯率發行基礎貨幣、票據并不是直接財政補貼,這一點在認定“財政資助”上存在爭議。 其次中國采用單一匯率制度,并非歧視性匯率制度,獲得出口收益并不一定屬于匯率操縱而獲得補貼收益。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則,應該尊重各會員國國內的社會和政治政策,并且對各會員國的境況給予應有的注重。 顯然,我國匯率制度符合基金協定的規定;另一方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秩序的經濟和金融條件,保持匯率不經常變動,努力促進外匯制度的穩定。 相關視頻美國130名議員就人民幣匯率施壓奧巴馬 中方強硬回應:
下一篇:做出困難的決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gdp gdp什么意思 什么叫gdp gdp指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