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臺地大部分屬於桃園縣境,因而得名。屬於古石門沖積扇的一部分,依古石門溪移動形成的5個地形面,由高至低依序可劃分為富岡面、楊梅面、大侖面、中壢面及桃園面,各階面間均有5-20公尺不等的階崖。本區水系除大漢溪流經東南側山麓及北側的南崁溪之外,其余都是切割各臺地面的小河,這些河川源於扇頂,為順沿臺地面的順向河,大致呈放射狀,向西及西北流入-海峽,流路短,水量少。
臺地為古石門沖積扇的礫石堆積層,主要由下部礫石層與上部紅土層組成,礫石主要以白色石英巖、暗灰色矽質砂巖、淺灰色砂巖為主,含有少量黑色玄武巖;紅土層則風化程度高。在礫石堆積層以下還有楊梅層,由礫石、砂巖及泥巖互層組成,以砂巖居多,因為楊梅層受到構造擾動,礫石層以不整合的形態覆蓋於楊梅層之上。
臺地的形成過程,經由礫石層最大粒徑、古水流方向、石英含量、工程鉆探等資料可以看出,古石門溪應由今石門附近輻射散出形成沖積扇,構造運動造成地層褶曲且不等量抬升,使古石門溪漸漸往中北方移動,形成富岡面,再向西北流,形成楊梅及大侖面,爾後再向東北遷移,形成中壢面及最低的桃園面。桃園面的漂木經碳十四定年後得知,桃園面的形成時間約為距今4萬7,000年前。
臺地原是土壤貧瘠的農業區,在17世紀中葉已有人類開始在臺地面上挖設埤塘以儲存雨水供應灌溉,埤塘數量一度高達上萬口,隨著1916年桃園大圳和19-年石門水庫完工後,埤塘數量逐漸減少,2008年之後僅存3,345口。
中文關鍵字:古石門沖積扇 , 埤塘 , 礫石層
英文關鍵字Paleo S-i-Men alluvial fan , pond , gravel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