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大肚溪與濁水溪之間的臺地。位於臺中盆地西南側,西臨彰化隆起海岸平原,長約32公里,寬4-10公里,為一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臺地,面積約210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從 440公尺降至200公尺左右,最高點位於中央偏南的橫山,高約442公尺。四周坡度以南邊最陡,平均達29度;西南次之,平均約16度;北側又次之,約14度;東南側最平緩。
根據民間傳說,八卦山之名出現在1786年(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後。林爽文為-首領之一,天地是八卦的乾、坤二卦,-別稱「八卦會」;八卦山亦是林爽文與清軍交戰的戰場之一。
八卦臺地原為-西部沖上斷層山地西側山麓形成的沖積扇,由大肚溪及濁水溪在山麓線以下堆積而成。其後因受到活動斷層的影響而隆起,又受到河流的下切侵蝕、堆積等作用形成臺地地形。可區分為6段平坦的地形面,南部的臺地的平坦面較為完整,北部由於劇烈侵蝕作用的影響,已成丘陵地形,僅在臺地頂部殘存零星窄小的平坦面。臺地的表面覆蓋有紅土,其下為礫石層及頭嵙山層。頭嵙山層的時代大約在更新世的初期,距今約80-200萬年,廣泛分布於-西部山麓地帶,以臺中市東方的頭嵙山為標準出露地點。頭嵙山層一般可分為兩個巖相,一為礫巖相,另一為砂巖和頁巖相。八卦臺地北部出露的頭嵙山層以砂巖和泥巖為主,南部出露的頭嵙山層則屬礫巖相,層理不明顯。礫巖的種類以石英巖、變質砂巖、砂巖為主,且多有破裂的情形。礫巖相的頭嵙山層多分布於臺地的西側或侵蝕溝的兩側,在地形上多發育為峻崖或陡壁。
中文關鍵字:八卦山 , 頭嵙山層 , 西部麓山帶
英文關鍵字Pakua -ill , Toukos-an For-tion , Western Foot-ill
參考資料
*林朝棨。1957。〈-地形〉。收於《-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臺北:-省文獻委員會。*陳正祥。1993。《-地志中冊》。臺北:南天。*石再添、楊貴三。1985。〈八卦臺地的活斷層與地形面〉。《國立-師范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1:173-186*楊貴三。1985。〈-活斷層的地形學之研究──特論活斷層與地形面的關系〉。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楊貴三、林志重。2005。〈大肚臺地與八卦臺地間的階崖地形〉。《地質》, 24(1):58-63。楊貴三、李孟芬、劉秉叡、謝玉文、李欣儒、陳彥伯。2006。〈八卦臺地北部古流路及其變形之研究〉。收於《2006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八卦臺地研究-輯》。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黃文樹、林溫惠、蕭雅文、蔡衡、許正一。2006。〈八卦臺地紅土緩起伏面紅土特徵之探討〉。收於《2006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八卦臺地研究-輯》。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蔡衡、黃文樹、許正一。〈臺中盆地周緣高位紅土階面土壤對比之研究〉。2007年-地球科-合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20日讀取。2007tga.cgu.org.tw/cdrom/Oral%20(PDF)/SP1-4B-03.pdf。參山國家風景區。.trimt-ns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