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冬季野外訓練中的傷病?
分類: 校園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1-24
閱讀 :567
官兵們一年四季隨時都要經歷野外拉練的情況,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一系崴腳、生病等的一些情況,重點是要做好預防,下面來一起看看需要怎么做才能預防冬季野外訓練中的傷病情況吧! 在野營拉練中,官兵容易出現崴腳、足部酸痛、腳底起泡等問題,若不科學防治,可能造成足底潰爛,甚至產生腳部畸變。練就一雙“鐵腳板”,官兵應做好以下幾點。保持足部干爽。冬季野營拉練,行軍距離遠、時間跨度大。行軍時足部大量出汗,加上鞋內空氣流通性差、足部和鞋襪相互摩擦擠壓,易導致足底組織細胞破損,組織液外滲,進而形成水泡。建議戰友行軍時準備透氣性較好的鞋襪,將鞋帶調整至寬松舒適狀態,以減輕對足部的擠壓。拉練結束后及時換洗汗濕的襪子和鞋墊,并對足部進行按摩。按摩時,可用拇指指肚輕輕按壓腿肚、足部酸痛部位,加強局部血液供應,促進組織液等代謝產物排出。注意行軍姿勢。冬季氣溫低,人體新陳代謝慢,官兵長時間行軍姿勢不當,容易造成足部酸脹、足底充血。戰友野營拉練前,可針對足部進行適應性訓練,如臺階提踵、踮足行走、單足站立等,降低肌肉的黏滯性,使足部肌肉逐漸適應運動狀態,避免超負荷訓練引發疲勞性骨折。行軍途中采取低抬腳、邁大步、全腳掌著地的行軍姿勢,及時清除鞋子里的沙土等異物,防止受力不均。同時,盡量在平坦路面行進,避開坎坷潮濕路面和障礙物,以保持步幅一致、步速均勻。中途休息時,戰友可將下肢適當抬起,緩解足部充血癥狀;互相按摩腿部、足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因抽筋、腿腳僵硬造成崴腳、摔傷。科學處置病癥。官兵在拉練過程中腳上容易起水泡,產生水泡后不要隨意挑破,或直接剪掉外皮。若組織液殘留其中,還會生成新的水泡,甚至造成感染。較小的水泡通常會被肌體自然吸收,一般不需處理;如果水泡較大,應先用酒精進行局部消毒,然后將消過毒的針從水泡底部穿過,輕輕按壓,擠出組織液,再用碘伏、夫西地酸等藥物及時消毒,避免傷口感染。擠出組織液后不要立即將干癟的泡體表面剪掉,需等傷口愈合后再處理。如果足部出現持續劇痛、嚴重腫脹等癥狀,應向隨隊軍醫求助,不可自行盲目處置。在野外訓練過程中,想要預防冬季野營的傷病,盡量要保持足部的干爽,還要注意行軍姿勢,即便在野外訓練過程中會有傷病等的意外情況,也要學會科學的進行處置,不過最好是咨詢專業的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