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陶瓷工業所使用的原料可分為天然礦物和化工原料。天然原料皆為復雜的非單一化合物,其多樣化的結構適合普通陶瓷器的制造,但為了滿足高硬度、高機械強度、高耐火度、對光電的特殊性質等精密制品的要求,就必須選精鏈的礦物或高純度的化工原料。工業級純度(80~90%)的原料就能滿足一般工藝陶瓷,化學純度(95~99%)則是在調配高級色料或高要求的坯料、釉藥才會使用。而純度的取舍須依照制品品質來決定,工業與工藝陶瓷所需的要求不同,所以在原料的規格、品質與成本上也都要有所區別。
日據時期,由於受到殖民政府的壓制,只允許生產日用品,對於制陶的人才來說可說是也毫無施展的余地,那段時間是臺灣陶藝的停滯期。光復後至五O年代,窯業解禁,在初期,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陶藝家投入工業陶的行列,致力於使日用品趨向精致,并從事產品開發,以期提昇民間生活品質。
鶯歌早在光復前即開始生產與工業有關的陶瓷制品,如各種電器端子及高低壓套管等,就產品特色而言可分電瓷業、特殊陶瓷業與耐火材料業。臺灣陶瓷廠生產工業用陶瓷從日據時代末期即已開始。光復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鶯歌創立臺灣首座砂輪公司,專業制造砂輪。但因為開發研究人員,以及資金的投入有限,又缺乏政府的輔導,因此進步非常緩慢。不過同時間仍有許多廠商投資制造化學或工業用的耐火陶瓷制品、陶瓷槽及陶瓷管等。直至1980年代末期,少數廠商開始從事研制精密陶瓷,將成分精確,或由均壓設備制成的,具有特殊物性,如高硬度、耐磨性、抗高溫、耐化學腐蝕,以及對電、瓷、熱等具特殊功能的陶瓷制品,提供給國防工業或其他精密工業使用。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