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美國大學本科沒有“班級”概念的根源是學分制。美國的高中絕大多數也是實行學分制的,沒有班級的概念。學分制起源于18世紀末德國的選課制,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1872年學分制在哈佛大學作為一種制度開始施行。學生所屬的年級,是依據已獲得的學分確定。
這也是由于美國本科的通才教育的基本思想所造成,在美國大學里,問一個大一的新生甚至是大二學生是什么專業的,很多時候都會得到“Undecided”的回答。因此,很多美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的第一第二年都先涉獵百科,而不著急學專業課,一方面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確定專業,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廣博的基礎。美國研究生階段才是“專才教育”,有一個program的概念,很多課還是這個program的人在一起上。
美國人崇尚發揚個性,倡導個人本位,這與我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集體主義觀念正好相反。這給予了每個學生很大的選擇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改變專業,根據能力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非常靈活。幾年之內換了幾個毫不相關專業的學生也大有人在。
答案 2:
我感覺國內大學沿襲班級這樣的組織形式,主要是為了便于管理。比如交班費、軍訓、運動會、統計綜合測評(就是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還給個評分用來作為獎學金的參考權)。回想起來大學四年,“班級”這個概念真的對我非常模糊,上面這四件事怕事最能讓我感覺到“班集體”的了。但是上述四件事在美國大學基本都不存在(運動會存在,但是以體育課作為基本單位,而非班級)相較下,美國大學本科更注重fraternity(兄弟會)的關系。但是這個和班級差的有點遠。。。我了解不多,隨便說兩句,歡迎加過兄弟會的同學前來指正:1. 加入fraternity不是學校安排的,而是學生本人和fraternity現有成員決定的2. 活動主題基本上是party為主,但是不同fraternity略有區別3. 有的fraternity(比如三個希臘字母)全國很多大學皆有分舵*補充,P-D是另外一種奇妙的生物,上述討論完全不適用。描述這種生物生活習性的文獻,請參見 .p-dcomics答案 3:
@萬桃桃和@Filestorm都已經解釋得很好了。從翻譯的角度來講,美國大學和高中是有"班級"和"同班同學"的概念的(Class和Clas-ate),但指的是年級。Class of X 就是指X年畢業的那個年級,Clas-ate同理就是同一年畢業的同學。所以每次跟美國人解釋同級不同班這個概念都要大費周章(- "S-e"s in my Class but not in my class." - "E-?")我覺得是美國高中和大學里都是以社交行為來區分人(比如@Filestorm說的兄弟會和姐妹會Sorority), 對社交圈看得很重。當然很難說這是不分班的原因還是結果。有部電影叫Mean Girls, 把美國高中的社交文化講得非常清楚。答案 4:
看看他們的校友關系間的強大和能力,再看看我們所謂的班級,同學關系,就知道太注重形式的一半沒什么實際意義答案 5:
中國的班級制是從中-隊的模式發展下來的,班級,小隊,中隊,大隊,軍訓,行動一致...答案 6:
咱們國家都是講層次的,講等級的答案 7:
恕我愚昧,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沒有了班級,那么當年濃如血的同班同學的感情以及那種骨子里的班級榮譽感將如何寄托……答案 8:
同意@filestorm的觀察,我再提供一個觀察角度,歡迎大家發散思維為什么中國從小學到大學都有“班干部,班主任,委員”這類概念?可否從- 等級制 VS 上帝缺席下的人人平等 這一點談一談呢下一篇:淘寶女褲拍攝想購入一單反一鏡頭,有什么實惠好用的推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保養鋼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