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老師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眼下就陷入這樣的困境之中,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以唯一一個標準來評價所有大學,或者以唯一一個目的來定位所有大學,將會導致大學辦學嚴重的錯位。例如我們一提高等教育,大家就會向北大、清華兩所頂尖的大學看起一樣。
大學的目的,應該因大學辦學的定位不同而不同——對于實行精英教育的學校(于中國內地,則是“985”高校和“211”院校),應該重在通識教育,培養學生掌握廣泛的知識,擁有更大的發展潛能;而對于培養應用技術人才和職業技術人才的學校,則應該重在職業技能教育,培養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在畢業之后,能很快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
但很明顯,目前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錯位的。本應該實行精英教育的學校,現在在迅速變為“職業培訓所”,在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之下,這些學校放棄了精英教育和通識教育的辦學主張,削減學校的通識課程,學生們也把這類課程歸為“無用”的課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工具課程和實踐課程。而與之對比,本應該實行職業技能教育的學校,反而宣稱進行精英教育,并努力申報碩士點、博士點,想以此躋身“一流大學”行列。
這種辦學目標的嚴重錯位,帶來的結果是,大學教育的“空心化”。對于精英教育學校來說,學校追求的是畢業生就業率,甚至鼓勵學生去與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搶飯碗”;對于職業教育學校來說,學校追求的則是朝更大的辦學規模、更高的“學術水平”看齊,想擺脫學校低層次的局面。
之所以會有這種錯位,與大學缺乏辦學自-以及受教育者缺乏選擇權有關。大學的目標定位,應該是在市場競爭中,在受教育者的選擇之下,不斷探索、調整形成的,而不是由政府或學校單方面決定的。觀察世界范圍內的大學,哈佛之所以成為哈佛、耶魯之所以成為耶魯,是在高等教育的競爭中,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社會的需求、時代的變化,進行選擇的結果。而能做出這樣的選擇,是由于大學有辦學自-。
中國內地大學沒有辦學自-,由此使得現有的大學存在嚴重的“千校一面”情況,所有大學幾乎是一個模式,進而,也使得高等教育的目的,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如果有市場競爭的教育環境,這其實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這就好比,在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要生存和發展,贏得競爭,必須生產有特色的產品。這不要由他人教企業怎么做,企業自然會尋求生存和發展之道。
更嚴重的問題還有。前面的討論,還集中在大學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開展怎樣的教育上,這是基于他們的本質功能是培養人才而言的。在中國內地的高等教育學校,目前還存在一種傾向,就是教育教學向學術研究讓位,這種情況在本應實行精英教育的學校中尤甚,對教授們的考核要求,集中在-發表、課題申請之中,而對學生的教學,僅為完成工作量。這無疑使大學成為了科研機構,而不是教育機構。
《大學是什么?》.eeo.cn/2011/0905/210307.s-tml
下一篇:是不是薪水決定工作的態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動漫周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