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感謝邀請。
對于這個問題,我并沒有考證過。史上很多學者對此也有不同的爭論,通常見到的是認為《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漢書·藝文志》中錄52篇。唐陸德明所著《經典釋文序錄》說:《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據陸德明所記:司馬彪注21卷,52篇,內篇7篇,外篇28篇,雜篇14篇,解說3篇;崔撰注10卷,27篇,內篇7篇,外篇20篇;向秀注20卷,27篇,內篇7篇,外篇20篇;郭象注33卷,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陸德明所列諸本,現僅存郭象編輯注釋的33篇。本書采用郭象注本,內7篇,外15篇,雜11篇共33篇,盡可能保持莊子著作的完整性,并力求串成一個系統。
如:蘇軾就懷疑《盜跖》、《漁父》、《說劍》、《讓王》四篇為偽作。明代焦竑說:“《內篇》斷非莊生不能作,《外篇》、《雜篇》則后人竄入者多。” (《焦氏筆乘》) 。王夫之指出了內、外、雜篇思想內容的異同,以《內篇》意義連屬,指歸簡約,無所沾滯為理由,證明《內篇》為莊子所著。
后人對此也有很多質疑。如任繼愈老先生。
先秦哲學家的著作多經過后人的整理,弟子在整理老師著作時附加幾段,是常有的事情。
我自己認為是可以反映莊子的思想的。
這里附上幾位大家的看法:
魯迅說:《莊子》一書,“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顧頡剛說:“在戰國時代里,《莊子》是最高的哲學表現,《楚辭》是最高的文學表現。”
聞一多認為,魏晉時代,莊子成了“整個文明的核心”,《莊子》“竟是清談家的靈感的泉源”。
現代的哲學大家任繼愈先生,馮友蘭先生等對《莊子》都情有獨鐘
馮友蘭先生曾向他的學生及友人說自己悟到的處世之道“舉世而喻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讀書,善讀書,讀好書。
下一篇:知乎的個人域名里會有個 people ?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國民素質普遍比-國民素質高”這個說法是否屬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