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歷史中沒有真假。兩種說法都對,兩種說法都不對,因為本就是立場不同的人的評論。這里只寫歷史,不做評論。-開拓團的真正名稱是滿洲開拓團,顧名思義,是為了開發滿洲國而派出的-團體。滿洲國是溥儀借助-的力量在吉林和黑龍江建立的傀儡政權,而當時的東三省,無論是農耕還是工業都處于很低的水平,自然條件惡劣。早在進入滿洲之前,-已早早開始了向美國和巴西-。美國-的契機是美國中西部淘金熱和鐵路大開發,而巴西-是為了緩解國內人口過剩,失業率上升導致的種種社會問題。-的滿洲大量-開始于1931年柳條湖事件之后。作為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前哨,在東三省進行屯田一方面為了保證軍民糧食供給,一方面為以后的征兵進行準備。1936年-內閣通過了《滿洲開拓-推進計劃》,預定從1936年到1956年總共-500萬人口,其中絕大多數為農耕勞動力。開始滿洲-后,-開拓團通過強行征收、低價強買等等手段,獲得了一部分當地農民已耕種的土地,作為開墾基地。而這些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被滿洲政府強制遷移到了新建的“集中村落”。這些新建村落日后成為了東北-的主要力量。隨著戰事的惡化,1942年后-已無力繼續向滿洲輸送成年勞動力,因此組織過15-18歲的青少年開拓團,出于防衛需求,-地區主要在中蘇邊境地區。由于自古以來這些地區的農民基本靠漁獵業生存,因此新開拓團基本不具備農耕環境,死傷的現象嚴重。現在出現問題的黑龍江給-人立碑一事,就是出自這一背景。至于當時這些開拓團給東北帶來的變化,從客觀上說幫助了東北三省的農業水平進步,也給該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一個經歷過這段時期的-人寫的回憶錄,供參考:balloon.ne.jp/453room...到1945年蘇聯參加對日戰爭之前,-總共向滿洲輸送過27-32萬人的-,其中大約1/10為家屬,9/10為農耕勞動力。蘇聯進入東北后,僅僅有11萬人來得及撤回-本土,其他大部分都被蘇聯軍隊控制后,強制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墾荒。有一部分靠近南部的-開拓團被當地的-武裝襲擊,大量滯留中國國內的-戰爭遺孤,都是這些-開拓團來不及帶走,甚至是丟棄的嬰兒。幸運回到-國內的開拓團團員,由于已離開故土一段時間,可供開墾的土地基本已被國家征收。-政府雖然提供了一些安置村落,但大部分無所依靠的這些團員最終成為了流民。沒能回到-國內的開拓團團員,大部分被蘇聯軍隊俘虜后與關東軍一起,被強制押送到西伯利亞進行墾荒。而滯留在吉林和遼寧的部分團員,與當地投降日軍一起被強行編入由延安直接領導的“-人民解放聯盟”。在1946年,發生通化二三事件之后,幸存的-人被我國遣送回國。說句題外話,當時的關東軍空軍少佐林彌一郎,被稱為-空軍之父,利用日軍剩下的幾架飛機和殘留飛行員建立了東北航校。答案 2:
““滿蒙開拓-”是在“9.18事變”以后開始的。9.18以前,雖然有所謂“滿蒙權益”一說,但從根本上說來,滿洲不是-的殖民地,-在中國的土地上沒有行政權力。而-政府官員看到廣袤的東北土地,一開始只是自說自話地認為可以用來解決-的人口問題。而糊里糊涂地被人花言巧語騙來了的農民的老二老三們,到了滿洲以后才發現,土地雖多,但都是已經有了主人的,真正沒主人的荒地則是開墾不出來的。這種騙局不僅僅限于中國東北,在中美洲,南美同樣發生,只不過-軍隊打不過太平洋,沒有個“中美軍”,要不然還會出來個“美洲國”都沒準。你看海地的--們到現在不還在和-政府打官司嗎?那可是戰后的-。” “開拓團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之后-對中國東北進行侵略活動的主要環節之一,可以說-軍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就是開始于這個開拓團,開拓團的歷史罪惡累累,浸透了中國人的血淚,這是連主持制定這個罪惡計劃的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都不否認的。中國東北雖然幅員遼闊,但并不是-政府想象的那樣的“無主之地”,然而在知道東北土地都是有主之地之后,-政府也沒有停止開拓計劃,而是通過關東軍暗中指揮-浪人和朝鮮人在土地和用水上挑起和中國農民的沖突,然后關東軍再以“維持秩序”的名義前來調停,而調停的結果就是驅逐祖祖輩輩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中國農民,把土地交給從-前來的開拓團員們。開拓團的歷史同時也浸透著開拓團員們的血淚,當時-國內人口壓力太大,“滿洲開拓政策”以及往南美-是當時-政府兩個解決國內人口壓力的國策,-政府在招募往這兩個地方的-時都是采用欺騙的手法,-到南美巴拉圭的--的后裔前不久還就他們是被騙到南美的這件事在和-政府打官司。去往中國東北的開拓團員們都是無地的-農民或者不能繼承土地的老二老三們,他們耕種的土地是從中國農民手里搶來的,但并不是他們搶的。開拓團員們除了種地之外,還負有向關東軍提供壯丁的任務,隨著-在太平洋戰爭的不斷失敗,關東軍的精銳師團不斷被調到關內以及東南亞和南太平洋戰場,空余出來的部分就由這些在開拓團征集來的壯丁填補,因此到了后來,開拓團里除了老年婦幼之外幾乎沒有男丁。而從謀殺張作霖的“皇姑屯事件”開始,一直以“保護居留民”為借口挑起各種沖突,最終終于占領了全東北的關東軍在戰敗的時候卻拋棄了這些已經沒有男丁的老年婦幼。不要說關東軍實際上沒有過任何保護開拓團的計劃或行動,甚至都沒有向開拓團傳達已經戰敗投降的事實,讓開拓團去自生自滅。等待著甚至沒有了男丁的開拓團的怎樣的命運是不難想象的,就是那些九死一生回到了-本土的開拓團員們也還是沒有他們的歸宿,因為他們還是沒有土地,在-也還是活不下去,其中不少人再次飄洋過海遠走他鄉去了南美。十幾年前中央電視臺和-NHK電視臺曾經聯合制作過一部轟動-的電視劇《大地之子》,在那部電視劇中描寫了一些開拓團的故事。”原文鏈接:news.ifeng/opinion...——俞天任答案 3:
成分很復雜,可以參見十字軍東征的人員。一部分是維新之后失去土地的農民,來這里找生路。一部分是城市貧民,里面有老實人,也有浪人。當然都是自愿的,所謂軍國主義犧牲品,是指在當時-國內的-下,受到“滿蒙生命線論”影響,認為滿州(中國東北)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來這里尋找新生活。到中國也未必全部成為人上人,種地的依舊種地,辛苦的依然辛苦,但在日占區,肯定比中國人地位高些。其中的浪人,則積極參與深入侵略中國的策劃中。比如-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的父親,牙醫小澤開作,就是位狂熱的滿洲建國鼓吹者,當時滿洲國協和會創始人之一,跟“9·18”事變關系很深。給兒子取名(征爾)就用了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兩位少壯派軍人的名字。答案 4:
方正縣的"-開拓團"逝者碑, 網上找到一篇blog進行介紹, 對在"-開拓團"在方正縣的歷史, 和立碑的緣由有一定介紹blog.sina.cn/s/blog_6...“-開拓團逝者碑”實際上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開拓團民亡者錄》,全文如下: “1945年-戰敗投降,-開拓團民15000余人集結方正,欲取道回國。因饑寒流疾,有5000余人歿于荒郊野外,簡而掩埋。其間歷經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將其集整。1963年,國務院--批準建設‘方正地區-人公墓’,將尸骨埋于墓中。1984年,‘麻山地區-人公墓’遷移至此。墓中亡者多無姓名,經各方努力,搜集部分,故今將墓中亡者姓名刻錄,一為告之-后人,其先人長眠于此,勿以忘之;二為展示人類至善大愛乃人性之根本;三為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反思戰爭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貴。故立此名錄,以警世人”第二部分是:《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全文如下: 1945年秋冬之際,-開拓團民罹受戰敗之困,撤離方正,多有幼童棄于此處,淪為遺孤,其羸弱之體難抵極寒露宿之勢。方正父老不以其帝國之后而默然,而已炎黃傳承之禮拯救其于水火。經年累月,含辛茹苦,勝弱己出,窮已所能撫其成長,并忍生離之痛送其回扶桑故里。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有遺孤遠藤勇建立中國養父母之墓。以彰養育之恩,天地難酬之情。為彰表養父母之功,盡顯其不計怨恨之德,故將養父母名字刻錄其上,流芳于世,以育后人。答案 5:
有三類人,一種-的老弱病殘,純粹是添人口的。自愿,因為-也是流離失所的。2、北朝鮮征用過來的俘虜,屬于-。3、還有不少精壯級別的。是用來管理和-的。人群挺復雜的哦。來了這里,他們一樣是過普通日子啊。精壯級別的那些還要充當兵役(前線缺人的時候)答案 6:
-開拓團是侵略者的理由:一、其活動時段在九一八事變后至-戰敗投降期間,二是其屬于-侵華國策的一部分,三是其屬于-化組織(類似于軍墾)且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幾年成為日軍的補充性兵源,四是其實際占有中國的部分土地。另有報道《親歷者憶-開拓團:占中國人土地為地主》t.cn/a8Jqno答案 7:
東北的-農民就是近代-,-土地少且貧瘠嘛。
但是還有-原因在里面。
滿族征服漢族建立清朝,但當時滿-口比例不足1:100,所以為了統治和防備-,八旗兵大半駐京,小半在蘇杭,,四川那種地方也就是派些當官的和小部隊,主要是靠-。
女真人都入關享福了,于是東北“萬徑人蹤滅”,但那是滿清的龍脈,不能假-之手。
于是以柳條封邊禁入
所以滿人-了,又不讓-進。于是近代的東北人口甚少,所謂的城市就沈陽一處,當年叫盛京,滿人農民也有,算是分封給大臣的農莊。
清末曾有官員提出驅民開墾東北,增加朝廷稅收。
但皇帝的態度搖擺不定,一會行一會不行。
-5年中東鐵路(莫斯科——海參威)取道東北,-人建哈爾濱,初哈市人口三分之二為外國人,遂有東方小巴黎之稱。
-人占大連,德國人營青島,都是拓荒之舉。實在是東北人少啊,外國人看到如此膏腴之地無人占,起不軌之心。
當時--與-的概念是
即便打輸了-本土全境淪陷,還可以撤到東北去,所以作為大后方,除了土地還要有人民,這個概念現在看可笑,但在當時帝國列強是確確實實不把中國政府當回事的,地想占就占。更何況東北幾乎是-狀態。比如滿鐵在沈陽邊上圈地建城,規模接近沈陽老城。強取豪奪當地農民土地那是九一八事變之后的事,之前-在東北以商業經營房地產開發起家。
建城-,重工業輕工業教育醫療一件不少,當然是僅對-人的。所以近代-對東北的態度是極其認真的,而且目光長遠手段強硬,舍得下本豪賭,當然最后輸了,那付出的代價就額外的沉重。
至于-的農民來了國內,一樣是農民,自己修房子種地,日子過得也很清苦,帝國主義是不太把底層民眾當回事的,-作威作福的老爺都在大連、長春里享福。
答案 8:
軍民一體的團體,建設-,戰時為兵,閑時訓練和維持“治安”為主,主要處理東北當地的土匪勢力,抗聯,還有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聯。不管是好人,壞人,老實人,惡人,進入“人家”家里奪走別人東西的人,就是壞人,給這樣的人立碑,就是不對。想想當時被奪走生產資料、房子,尊嚴的中國人,你會是什么樣的感受。下一篇:王小波所指的「智慧」,具體怎么闡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知乎改版后的新首頁(2011.8.3),更多的考慮用戶體驗還是為了擺脫 Quora 的陰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