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蘿卜刀后,部分小學生又開始沉迷“煙卡”,諸多隱患需家長警惕
分類: 最新資訊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31
閱讀 :189
中小學生群體中流行的玩具日趨令人費解,一開始的咕卡還比較有童真,自從開始流行盤手串后,就愈發失控。先是蘿卜刀讓家長心驚膽戰,今年又有了新的玩具,更讓家長覺得自己成了“冤大頭”。以前的學生上學的玩具多與體育運動有關,強身健體的同時還有一些趣味性。比如踢毽子、打口袋、跳皮筋、跳繩、以及各種球類運動。現在學生的玩具不僅對健康無益,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或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家長不禁好奇,這些玩具都是怎么流行起來的?繼蘿卜刀后,部分小學生又開始沉迷“煙卡”,諸多隱患需警惕一家長發現兒子不愛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發現是因為玩“煙卡”。家長一怒之下把孩子攢的上百張煙卡都剪了。所謂煙卡,和以前流行的“啪嘰”類似,還有學生稱其為“呸呸卡”。就是用煙盒疊成卡片的形狀,可以用來拍、砸、扇、彈等。這種游戲從80年代就開始流行,很多家長從小玩到大,不過現在小學生的玩法更多,也觸碰了家長和老師的底線。以前的學生煙卡多是路邊撿來的,不需要花錢。對煙盒的種類和價格沒有什么要求,后期有些家長擔心撿的煙盒不干凈,會買專門的卡片,上面印有各朝代歷史名人的頭像,學生玩卡片的同時,也記住了不少歷史名人。現象的小學生玩煙卡不光是為了拍、扇,還有收集、交換和買賣的玩法。學生之間相互比較誰攢的煙卡種類多,甚至攀比誰的煙售價高。學生撿不到煙盒,只能央求家長去買各種煙回來,而且專挑價格比較高的買。有的家長根本不吸煙,面對孩子的請求哭笑不得。有的家長不得不特意購買煙盒,家長覺得真是冤大頭,明明是垃圾,學生卻當成寶貝。說是廢物利用,但家長卻花了更多的錢。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把煙卡當成賭資,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一旦習慣成自然,必然會歪曲他們的三觀。部分家長覺得無所謂,總比玩手機好得多本學期開學后,多所學校就“煙卡”問題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提醒家長提高警惕,并嚴禁學生將煙卡帶進學校,一經發現全部沒收。煙卡的材質具有有害物,再加上學生隨處撿拾、翻垃圾也會存在衛生問題,威脅學生身體健康。攀比誰的煙卡多、煙卡貴也會存在虛榮攀比問題。不少學生對煙的種類如數家珍,每種煙的售價背的滾瓜爛熟,記價格比背課文快多了,家長都望塵莫及。更有網友表示,這游戲豈不是預示著吸煙從娃娃抓起?也有一些家長覺得無所謂,80后從小就玩煙卡,也沒見有幾人被帶偏。家長覺得這和蘿卜刀一樣,沒必要上綱上線,反而覺得玩煙卡比玩手機好得多,至少提高動手能力了,還不會損傷視力。這也算是青少年兒童的傳統游戲之一,本質上和彈玻璃球沒啥區別。以前流行玩蘿卜刀的時候,家長的態度就呈兩極分化。有的家長覺得蘿卜刀很解壓,又是塑料材質非常安全。有的家長覺得塑料玩具使用不當也會存在隱患,而且既稱之為“刀”就不應該是玩具,學生現在看誰不爽就用塑料刀懟誰,以后習慣成自然也敢用真刀懟別人。游戲本身沒錯,問題在于如何引導筆者認為,無論是蘿卜刀還是煙卡,大家抵制的根本原因都不在游戲本身,而是學生的玩法。玩法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告訴學生不同種類的“煙卡”沒有價值高低的區別,只是圖案不同而已,沒必要攀比。與其比誰的煙貴,不如比拍卡的水平高更有意義。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也無需學生去親自撿拾煙盒,網上有專門疊煙卡的材料,大概20塊錢能買100張。要是學生真的喜歡這個游戲,也完全可以把煙名換成地名、歷史人物名,學生在玩卡片的過程中,還能積累一些歷史和地理常識,比記煙的價格好得多。以前學生是沒有零花錢購買卡片,才不得不撿拾煙盒,現在大可不必還用煙盒玩同樣的游戲。游戲本身的拍、扇、彈等玩法是沒問題的,學生可以靠實力獲取更多卡片,而不是靠其他不良方式。家長也無需多慮,按照蘿卜刀過氣的速度來看,煙卡也不會流行太久。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學生玩“煙卡”合適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