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管理人減少近2000家,有投資人感慨今年“募投管退都很難”
分類: 最新資訊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12-09
閱讀 :567
“過去20年喊了幾次寒冬,但從數據上看,今年才是寒冬。”一位投資人在公開演講中曾如此感慨。不少投資人感同身受,“從我有印象的90年代開始到現在為止,我感覺到今年是最難的,募投管退都很難。”火山石資本創始合伙人章蘇陽對第一財經表示。12月7日,在第十六屆外灘金融·上海國際股權投資論壇上發布了《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報告》,其中一份數據顯示,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從2022年9月的14630家下降到了2023年9月的12972家,近一年減少了1600余家。就在12月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了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數,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其存續數為21730家,與之相比較,截至2022年末,協會登記的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今年以來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經減少了近2000家。在解讀報告時,德勤中國合伙人陳嵐表示,基金管理人家數有所下降,但是基金數量和規模仍保持穩定的增長,“我相信這個是整個行業往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談及數量下滑背后的原因,上海市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副理事長黃巖對第一財經表示,在前兩年機構的淘汰更多是因為國家的強監管,而今年則是因為各種綜合環境,募資難、退出難導致一定比例的下降,他表示,在這種環境下自然地優勝劣汰是正常的。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健鈞認為,經過四十年的發展,股權投資行業已經快速起來了,但是距離高質量發展還有很大差距。截至今年10月,全國股權與創投基金管理數量仍然接近1.5萬個,和最高時的1.8萬個相比顯著減少,但美國整個行業的機構數量長期保持在4000個左右,國內仍是美國的4倍左右。“我們現在規模已經足夠大了,但是距離高質量發展相比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劉健鈞表示。盡管面臨寒冬,投資人這一年也并沒有停下腳步。“我們今年看的項目數量其實不少,前兩年因為疫情影響了我們看項目,今年看得更多了。”黃巖表示,自己所在的機構一年看項目的數量多則七八百個,少則四五百個,今年比以往都更多。“我們投資人現在一個是保持好心態,第二就是積極看項目。”但黃巖提到,所有的機構出資都更謹慎了。“悠著點,募資的時候不要做出更多的承諾,同時投資上需要有大量的計算,包括對宏觀以及對行業本身的理解,”章蘇陽表示,現在的投資要比原來做得要更“細”,在這樣的環境下,投后管理的事情也會更多,“由于企業所承受的壓力以及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你可能會更密切參與進去,經濟總是有高有低,只要能夠扛很長時間總會扛出來的,這個時候要看你怎么幫助企業扛起來。”此次發布的《2023年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報告》重點提到了上海市的情況,作為金融業高度發達的城市,上海市擁有全國數量最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全國每五位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就有一位注冊在上海市,而這些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規模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市處于存續狀態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一共1887家,管理基金8750只,管理規模2.32萬億元,上述數據均位居全國第二;其中在浦東新區的存續管理人數量最多,占比超過35%。談及上海的投資人有什么特點時,黃巖認為,這個群體的國際視野會更強,也更愿意冒風險去看一些項目,“很多從上海出去的投資人,他們的前瞻性、國際化視野方面個人認為都是比較好的。”基于CVSource投中數據統計,2022至2023年三季度,在上海市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的基金投資數量和投資規模上,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和傳統制造領域的投資數量和規模分列前三。退出方面,2022至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市獲投企業IPO以醫療健康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退出市場最為活躍,分別占比29%和26%,其中的細分賽道生物醫藥、半導體行業IPO數量最多。對于2024年私募股權、創投行業發展展望,這份報告指出,中長期私募股權、創投行業進入以科技創新驅動為主的新常態,投資機構將更加關注前沿科學、未來產業領域,如大模型、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