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刺繡產業在1930-1970年代的樸子相當興盛,還曾與府城臺南、鹿港、艋舺等地,并列為臺灣四大刺繡產業鄉鎮;戰後初期的樸子開元路,當時有許多繡莊,還被稱為「刺繡街」。當時的產品有八仙彩、門簾、枕頭套、被單、神明衣、布袋戲偶衣服、歌仔戲戲服、新娘嫁妝等。不過隨著刺繡市場的萎縮,昔日風光不再。對此,樸子市公所自2000年開辦刺繡研習班,希望重拾往日刺繡大鎮的榮景,2002年則進一步成立刺繡文化學會,希望結合地方產業(例如制作高雄世運開幕典禮三太子神明衣的神斧精品刺繡),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為了讓樸子的刺繡產品有一個空間可以陳列展示,2004年12月18日,「樸子刺繡文化館」正式對外開放。這里原本是一棟日式木造建筑,前身是由辜尚賢在日治時期所設立的鹽館,後來成為船舶大隊的辦公室,經過整理與規劃,成為樸子刺繡文化的再生之地。館內每三個月換展一次,希望時時給民眾全新的體驗與感受。
參考資料 嘉義縣地方文化館-樸子刺繡文化館,2.cyhg/chinese/culture/museum3.asp?id=S003嘉義縣樸子市公所-刺繡文化館,puzih.cyhg/html/sec_13_4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