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寶藏巖最早由福建漳州、泉州移民來此開墾,直到日治時期之後才開始形成聚落,因為是水源地,所以住戶并不多,直到1970年代之後福和橋完工、加上原有軍事營區撤離,這里開始出現弱勢居民生活於此并自立造屋,最盛期約有2百多戶。不過寶藏巖在都市計畫中被規劃為公園用地,於是展開一連串拆遷與否的爭議。臺北市古蹟審查會有監於寶藏巖聚落自立營造所形成的獨特風貌,於是在2004年公告為「寶藏巖歷史建筑」,也是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的「歷史聚落」,藉此確保古蹟與歷史聚落保存。
由於寶藏巖有其特殊的人文環境、地理景觀,素有「小九份」之稱,在經過2006「臺北藏寶」計畫以及2007-2009年的研究階段,2010年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THAV」的面貌呈現,在原有的住戶之外,引進藝術家進駐,并提供各式各樣的展演空間。目前規劃有14間「創作計畫駐地工作室」,透過徵選提供藝術工作者3-6個月的住宿與工作室。兩個排練室、三個展覽空間及不同尺度的戶外廣場錯落於聚落之中,提供了各式多元的演出及展演空間。12個維持原本房屋面貌的「微型群聚」,做為藝術家與團體的工作室與辦公空間。戶外則因地景不同而規劃出展覽空間、排練室,做為市集、展演與排練的空間。
參考資料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artistvillage.org/thav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