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倪蔣懷出生於正值甲午戰爭的1894年,父親為望重鄉里的漢名儒,1903年倪蔣懷進入公學校就讀,以第一名畢業後順利進階國語學校師范科,得機緣受到石川欽一郎的教導,從此有志於繪畫研究。1913年國語學校畢業并服滿義務教學4年後,倪蔣懷轉而投入煤礦業的經營,在業余時間仍致力繪畫創作。并曾跟隨石川到各地寫生,除臺北及基隆以外,足跡遍及臺灣中南部,由於長期追隨石川深受薰陶,倪蔣懷專注水彩寫生創作,筆法及賦色流露出乃師感染的風格,也順理成章的往水彩畫壇發展,從1926年起經常出品參與日本水彩畫會的展覽。
不過倪蔣懷最為人感念與重視的是,他對臺灣美術近代化的運動層面上開先河的貢獻。他接受乃師石川的勸說及鼓勵,毅然放棄渡日深造的念頭,留在家鄉以企業家的財力支持美術的社會化推廣,而產生了劃時代的轉機。終於在1924年促成了臺灣最早民間繪畫團體─七星畫壇及臺灣水彩畫會的創立,對凝聚畫家創作熱忱及社會的欣賞風氣均開拓了新的境界,影響所及,也導致1929年留學生為主的赤島社美術團體的組成。從七星畫壇、臺灣水彩畫會以至赤島社的公開展覽,所有的行政、運輸、布置、宣傳、聚餐等等經費,完全由倪蔣懷包辦支付。除了全力資助民間的畫會展覽以外,還在臺北大稻呈創辦臺北洋畫研究所,聘請石川指導。另外接著在他的煤礦業所在地基隆支持成立「基隆東壁書畫會」及「水彩畫研究所」,拓展了校外研習美術的機會與空間。在熱心推展運動的同時,倪蔣懷也從事繪畫作品的收藏,除了陸續購藏石川的畫作以外,兼搜購中國書畫,到了1938年特地赴日向乃師請益而決心創建美術館,這在1930年代成為破天荒的先見與魄力的構想。遺憾的是雄心煥發之時也是健康衰退之際。1941年罹重病赴日治療,體力已不足以承擔興建美術館的大任。終至1943年與世長辭,留下了兩百余張石川與本人的水彩作品以及壯志未酬的遺憾。
參考資料 白雪蘭著,〈寧靜有情、純厚樸實—倪蔣懷創作歷程〉,《雄獅美術》,295期,1995.09,p.44-48。柳悅孝著,〈臺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藝術家》,198期,1991.11,p.204-514。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