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1966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設立電影制作科,是國內首創電影科系的學府,首位科主任為羅學濂,課程包括編劇、導演、攝影、沖片、配音、制作、美工、化妝及經營管理等。1971年,顧及電影技術所需之電學等理工概念與編導之文藝訓練應有所不同與分工,電影制作科分為編導組及技術組。1991年,因改制為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將廣播電視科與電影制作科合并為視聽傳播學系,1997年,因升格為世新大學,將系所正名為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其下分為廣播組、電視組及電影組分班招生,原電影科二組被縮編為電影組,并於學系之下,仍擁有獨立的電影理論與制作的課程規畫,同時可和廣播組和電視組整合開課。
-最早成立的電影相關研究所為1997年臺南藝術學院(今臺南藝術大學)的音像紀錄研究所與音像動畫研究所,各以影像的紀錄片或動畫片類型為創作教學方向,成為當時電影系(組)大學生在國內的主要進修通路,間接帶動-南部的影視風氣;2000年,-藝術大學成立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其下所設電影組每年僅招收2名研究生,直至2006年方正式成立電影系碩士班。
此外,最早以電影為名的研究所為2003年同時成立的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與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增設碩士班。臺北藝術大學首任所長為李道明,規畫編劇組和導演組之外,另設有制片組為其特色;世新大學創所所長為齊隆壬,課程在劇情片和紀錄片的編導之外,亦注重前衛實驗電影的師資。至此-電影高等教育趨於完整,惟大學電影教育已由專科專才教育步入通才教育。
國內現存的高中技職教育里,如青年高中、南強-、喬治-及莊敬高中等高職校設有電影電視科,大多著重電視、戲劇與表演,且多與電視臺偶像劇產學合作。
政府公辦的電影課程中,規模最大的屬1994年國家推動電影年,開辦攝影班、美術班、制片班、錄音班、編劇班和講座班等多項電影專業訓練班,培養了諸多當前-電影產業的中堅分子;近年則多舉辦與產業結合的電影制片或行銷論壇。
其他民間團體主辦的電影教育中,早年以侯孝賢導演辦的師徒學院較廣為人知,2003年「財團法人臺北市西門地區文化發展協會」與豪華戲院合作,開辦電影沙龍和表演沙龍,首創電影院和藝文空間的結合,2004年整合為影藝學苑,除舉辦相關藝文活動之外,另開設包含電影制作、編導、表演、行銷、語譯、評論等主題課程,邀請電影線上產業人士開班授課,成為僅次於學校教育之外較完善的電影課程設計。
中文關鍵字:-藝術專科學校 ,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 , 臺南藝術學院
英文關鍵字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 S-i- Hsin University ,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 Arts
參考資料 陳梅靖。1995。〈四十年來電影教育之回顧與展望〉。《藝術學報》,57:17-35。陳梅靖。1995。〈我對電影教育的看法〉。《電影》,5:4-6。程予誠。1995。〈從傳播媒體市場看國內電影、電視教育〉。「視聽傳播課程暨教學之發展」研討會議程手冊,頁47-57。臺北:世界新聞傳播學院。黃勻祺。2002。〈-電影高等教育與電影產業互動之研究-以世新大學與國立-藝術大學為例〉。碩士報告,臺北: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黃勻祺。2004。《-電影產學互動之研究:朝向高等教育產業化之競爭觀點》。碩士-,臺北: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盧非易。1993。〈影響美國電影教育發展方向的幾種因素〉。《廣播與電視》,1(2):101-116。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