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日治時期,日人在臺北大稻埕設立「-映畫協會」、「-報導-協會」,負責電影制作、管制、發行。-光復後,政府整并相關資源,改設「-省電影攝制廠」,并遷廠至臺北植物園一帶。1949年,公營片廠架構重整,「-省電影攝制廠」由省教育處改隸新聞處,以攝制時事與社會新聞影片為主,負責省政府施政宣傳工作。與其後整編之-部「中國電影制片廠」(1950)、-「中央電影公司」(1954)并為三家公營之電影機構。
臺制廠所拍攝之新聞影片在全省戲院放映,成為1950至1960年代,-社會接觸時事的主要管道,也成為-社會發展最重要之歷史影像資產。1970年代,電視興起,臺制廠逐漸失去其新聞傳播功能,但其影片資料仍為電視節目采用。同時,臺制廠將其新聞片素材剪輯成紀錄影片,提供地方巡演隊、機關團體與駐外單位宣映,其影響力深入鄉里、遠達海外。
臺制廠也配合政策,拍攝劇情影片,所制作之《黃帝子孫》、《西施》、《吳鳳》、《芳草碧連天》、《小鎮春回》、《唐山過-》、《大輪回》等均反映當時電影政策於產業輔導或意識型態建立之需要。
1970年代,-新聞影片市場式微,臺制廠的影響力也逐漸減低。1974年,臺制廠遷廠至臺中霧峰,1988年,改組為-電影文化公司,簡稱「臺影」。1990年,於霧峰片廠基地籌建臺影文化城,成為-首座電影主題樂園,并攝制國內第一部-度電影《美夢成真》。臺影逐漸轉移其經營目標,并力圖振作,以求轉型為民營機構。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霧峰片廠全垮,行政院批示臺影結束營業,所存影片改由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保存,從此結束了半世紀的片廠歷史。
中文關鍵字:-電影文化公司 , 臺制廠 , 臺影 , -新聞影片
參考資料 國家電影資料館。1995。《臺影五十年系列》,第73,74,76,77期。葉龍彥。1994。《光復初期-電影史》,臺北:國家電影資料館。呂訴上。1961。《-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盧非易。1998。《-電影:-、經濟、美學,1949-1994》。「電影館」81。臺北:遠流。黃仁。1994。《電影與-宣傳》,臺北:萬象。 〈臺影〉。-電影資料庫,「史料庫」。2009年12月15日讀取。cine-.nccu.edu/cine-V2/twfilm_s_list.-tm?KEYWORD=%A5x%BCv&DATE=&Login=%ACd%B8%DF。〈李樹屏〉。-電影資料庫,「紀錄片口述歷史紀錄」。2009年12月15日讀取。cine-.nccu.edu/cine-V2/recordOralList_s-ow.-tm?RMOPID=10。〈-電影公司〉。-,「-電影公司」。2009年12月15日讀取。-/wiki/%E5%8F%B0%E7%81%A3%E9%9B%BB%E5%BD%B1%E5%85%AC%E5%8F%B8。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