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上這幾個穴位,給嬰兒按摩一定要按到
分類: 孕嬰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05
閱讀 :315
嬰兒按摩其實符合了中醫的養生論,是我國許多年積累的智慧。人為通過穴位刺激加強嬰兒體質是不錯的手法,家長學會以下穴位按摩手法,平時可以經常為嬰兒做,既省錢又省去了時間。 穴位1:涌泉穴——引火歸原,清腦降逆 涌泉穴在足太陰腎經上,含義是體內腎經之水像泉水一樣由此向體表涌出。按摩這個穴位的作用是引火歸原、清腦降逆、退虛熱、止吐瀉。所以,給寶寶按摩涌泉有引火下行、順腳底出的作用。穴位2:昆侖穴與太溪穴——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 昆侖穴具有補腎壯腰、舒筋活血通絡的作用;太溪穴則代表腎經之水在此形成大片溪水,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同時還可幫助孩子爬行快、走路穩。昆侖穴位于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太溪穴位于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與昆侖穴相對。昆侖與太溪一起用手的拇指、食指擠壓。按摩時間為1分鐘穴位3:足三里——扶正祛邪,補益脾胃 按摩足三里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補益脾胃、健脾利濕、養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人的后天之源在于胃,胃是消化、吸收營養的主要器官,胃氣健旺,百病不生。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以拇指螺紋面按揉2分鐘,揉的速度一定要慢。穴位4:新設——補益脾胃補腎壯腰,滋陰養血催進消化,治療腹脹。 孩子飯后腹部膨隆,按揉這個穴位可以促進消化,是治療腹脹的要穴。位于第三、第四足趾縫間。心理學研究曾發現嬰兒時期被父母經常撫摸的孩子長大后性格更好,開智也早,更融入身邊的同齡人。嬰兒按摩對寶寶幼兒時期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以上就是有關嬰兒按摩的相關手法,看過的人快點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