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溫度是什么意思?原來代表這個含義
分類: 孕嬰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3-29
閱讀 :322
說起中性溫度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些陌生,畢竟大家對它的接觸還是挺少的,光是聽到都會很茫然。其實這個詞還是很容易理解的,下面就跟小編共同來了解一下,中性溫度到底代表什么樣的含義呢? 適中溫度(neutral temperature)又名中性溫度,是指在這一環境溫度下機體耗氧、代謝率最低,蒸發散熱量亦少,而又能保持正常體溫的最適環境溫度。適中溫度對新生兒的影響最大,特別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因為常用來預防和救治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出現低體溫或寒冷損傷等),體重及出生日齡不同,其適中溫度也不同。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善,加之其皮下脂肪薄,很容易受室溫的影響,出生后環境溫度比母親子宮內溫度要低,因而出生后,新生兒的體溫會明顯下降。如果環境溫度適中,新生兒的體溫可逐漸回升,達到36℃-37℃,這種最適宜的環境溫度,也就是‘適中溫度’’或‘中性溫度’。Sauer等研究提出計算適中溫度的換算公式為: 年齡<1周;36.6-(0.34×出生時胎齡)*-(0.28×日齡)年齡>1周;36-【1.4×體重(kg)】-(0.03×日齡) *按周為單位,胎齡30周為0,小于30周者為負數(例如28周為-2),大于30周者為正數(例如32周為+2)。以上就是有關中性溫度這方面常識的相關介紹,相信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已經對中性溫度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中性溫度這方面的常識,不妨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