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地區和中風險地區有哪些區別?注意什么?
分類: 醫療安全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15
閱讀 :302
目前我們國家疫情發生主要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高風險區、中風險區、低風險區,對于不同的區域,疫情防控會有一定的區別。下面就跟小編共同來了解下,高風險地區和中風險地區有哪些區別? 中風險地區和中高風險地區的區別如下:高風險地區,一般是指累計新冠病例超過了50例,同時十四天內是有聚集性疫情發生;中風險區域是指14天以內有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合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未超過50病例。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盡快有序的恢復正常生活,相關的組織人員可先有秩序的返崗,指導用人企業嚴格執行疫情防護工作,同時推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內的居民要嚴格實施居家隔離,不串門、不聚集。小區人員足不出戶。一是配合做好核酸檢測。二是每日測量體溫,做好自我癥狀監測,如有發熱、干咳、乏力、腹瀉等癥狀者,必須第一時間向社區進行報告。三是做好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物品保持干凈整潔,及時清理垃圾;四是保持正常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均衡營養;五是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擋等。對于附近居民來說,中、高風險地區附近,都會劃定一定范圍內的管控區,如理工東苑東區等。管控區內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所有人員需要開展體溫和癥狀監測以及多輪次的核酸檢測。以上就是有關高風險區這方面常識的相關介紹,相信通過小編的介紹大家已經對高風險區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高風險區這方面的常識,不妨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