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閱讀英文原版,英文原版閱讀的好處和重要性
分類: 問答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24
閱讀 :420
關于英語閱讀,我一直在跟家長和身邊的朋友說,英語原版閱讀要盡早開始,剛開始閱讀的時間不用太長,5-10分鐘,但要堅持每天讀。盡早養成閱讀習慣,會對孩子學習外語的自信心和興趣非常有幫助。 那么,為什么要做英語原版閱讀這件事?家長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怎么幫助孩子?今天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跟大家來聊聊英語原版閱讀這件事: 一、為什么要閱讀 二、閱讀方法分類 三、如何選擇適合的讀物 四、家長的作用 一、為什么要進行原版閱讀 有人對英語母語國家的人的聽、說、讀、寫活動做過數據統計,發現‘聽’的比重最大,占45%,其次是說占了35%,接下來是讀占16%,最后是寫4%。數字的準確性有待考證,但常識告訴我們母語學習的發展過程是聽說優先,讀寫在后。對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多數中國孩子如果不是就讀于國際學校,平時聽英語和說英語的機會非常少。缺少了的語言的實際交際環境,這就造成了一定學習上的困難。但是有沒有一種可以彌補這種聽說環境缺失的方式呢?答案是樂觀而且是肯定的,那就是——原版閱讀。 Warwick Elly和 Francis Mangubhai在1983年發表了文章《閱讀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影響》。實驗為期二年,實驗對象為斐濟農村8所學校的380名4、5年級的學生。被選中的這8所學校之前幾乎很少有英語讀物。實驗中為每個班級都提供了250本內容非常有趣的插圖故事書,并為這些學生配了16名老師用兩種方法鼓勵學生們閱讀。 在實驗開始前測試了學生們的英語水平。測試對像包括234名參于學校常規英文課程的學生,常規英文項目沒有強調閱讀。8個月后再次測試,結果很令人鼓舞,那些閱讀大量英文書的學生(以下稱作閱讀組reading group)在閱讀的聽力理解方面的成績超過很少閱讀英文書的學生(以下稱作非閱讀組non-reading group)兩倍。20個月后再次測試的結果同樣令人欣喜,閱讀組的學生英語在不同方面都有更多的進步。事實上在研究結束之際,正好趕上5年級學生的全部學科測評。兩名研究人員驚喜地看到閱讀組的學生不僅在英語方法,而是全部學科都表現得非閱讀組學生優異很多。所以這種現象的解釋是外語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習得該語言,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其它學科學習都有積極的影響。 7年后,德國的Wilfried Brusch博士在Elly -Mangubhi研究的基本上,做了另一相關的實驗并發表了論文《論閱讀在外語習得中的角色》。(The role of reading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中的被試對象是德國15所學校的760名12-14歲的7-8年級的中學生,比Elly -Mangubhi的研究對象數量多了一倍,研究對象的年齡段也提高到7到8年級。結論同樣是閱讀能高效地幫助學生習得外語。 我們很多中國家長吃盡了沒有語言環境的苦頭,開始極心全力地為孩子營造‘語言環境’。十年內我們接觸了大量咨詢我們‘住家語伴’的家庭。沒錯,這個項目能很好地解決語言環境的問題。但是正如我們跟家長一直強調的,這個項目只適用于一小部分家庭,在家庭經濟條件、居住條件以及心理準備方面不成熟的情況下,這個項目并不適合。但是還有沒有其它方式可以去營造這個小環境呢?答案就是原版閱讀。既然閱讀是承載實際意義的交際行為,原版閱讀就是一個真實的外語語境。 比如說單詞的記憶和使用,在語言界有種說法,一個外語單詞需要在不同的場景下出現7次,你才能真正的記住和使用。怎么才能讓一個生詞在不同語境中盡快出現7次呢?找外國人聊天最有效,但顯然對多數人來說不現實。那么閱讀就是最好的辦法。當然不是說你光閱讀就行了,不用再去聽和說。語言學習聽說讀寫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不能得此失彼。現在互聯網發達,可以很方便地獲取聽力的各種素材。在此基礎上,大量的原版閱讀是必須的。 二、閱讀方法 說完了原版閱讀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來說說閱讀方法。廣義上閱讀分為精讀(Intensive reading)和泛讀(Extensive reading)。 什么是泛讀 泛讀也稱‘自由閱讀’:即大量廣泛地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泛讀主要是為了樂趣,閱讀的注意力也主要集中在閱讀的內容,而不是單詞、語法結構。 而精讀是指帶著特定的閱讀目標,詳細地閱讀某些內容。精讀中會關注單詞、語法結構,同時也可能需要理解主題及相關細節。 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是泛讀。下面這張圖有很好地幫助大家理解泛讀。 1、 must be enjoyable 泛讀原則第一位:必須要有趣,開心地讀。泛讀沒有任何學術目標,孩子喜歡的、有興趣讀的就是最重要。這種不以測試為目的閱讀,會讓讀者很放松地去讀書。 2、 Students choose what to read 泛讀的選擇權要交給孩子,不要家長覺得應該讀才讀。在泛讀面前,孩子應該非常有底氣地對家長說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3、 Variety of Material 一句話,書一定要多,而且要多到孩子可以看心情選擇。拿我女兒來說,今年5歲,家里有原版書差不多600冊。有一些書她會在一段時間內反復讀都讀不膩,比如Elephant and Piggie。有一些書,她可能只讀了一遍就束之高閣了。但過了一年后可能再會拿出來讀。畢竟孩子的喜好和認知都在變化。所以書一定要多! 4、 Must be easy to read 閱讀內容必須簡單。怎么來判斷是否簡單?通常我們說為了讓孩子有良好的閱讀體驗,如果對于初級讀者來說一句中有2-3個不認識的單詞,這本書就可以暫時放下了。中級學習者可以參考‘五指法’,每頁不超過5個陌生單詞。 5、 Can read quickly 泛讀時閱讀速度比較快,這也是泛讀區別于精讀的重要一點。正因為前面所說泛讀內容必須簡單,閱讀時不會遇到太多生詞,閱讀速度自然也就上去了。讀得快就能多讀,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6、 Little dictionary use 可以查字典,但不要太頻繁。如果頻繁地查字典,證明生詞在多,會影響閱讀速度和閱讀體驗。如果在泛讀過程中,需要經常查字典,這本書的難度不適用于目前的水平,可以暫時放一放。 7、 Mainly outside the class 精讀主要發生在課堂上,以考試為主要目的。而泛讀就像放松地一種方式,主要發生在課堂外。所以家長們,你們要以身作責,先把書看起來啊。哪怕是裝裝樣子,也要讓孩子知道閱讀是件有趣的事啊。 三、如何選擇適合的讀物 在浩如煙海的書庫中如何找到適合孩子的原版書?三大原則 :1、必須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齡 2、要符合孩子的認識水平 3、要孩子感興趣。此外,家長們要了解下英語讀物的分類、出版、國際圖書大獎等一些基本信息,去幫助孩子選對書、選好書。(當代家長太不容易了,選本書都要知道這么多。沒辦法,當年欠下的學習的債,現在都要還) 1、按照孩子的心理年齡,通常讀書的順序是由多圖少字逐漸過渡到少圖多字再到純文字。一般來說,啟蒙階段(3-5)歲以繪本讀物為主,6歲之后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拼讀基礎,可以慢慢向閱讀文字方面引導。家長可以根據以下分類原則幫助孩子挑選適合的讀物。 1) 繪本(Picture book):用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讀本。因為以圖為主,即便不識字的低齡兒童也可以父母的幫助下理解故事,適合陪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比如scholastic學樂出版社的First Little Readers 系列,分A,B,C,D四個級別,內容由易到難,共100本。每本書只有8頁,每頁一個句子,都是重復的句式。配圖都很簡單、活潑,非常適合做為啟蒙讀物。 2) 分級讀物(Level reading):根據內容難易進行分級的讀物。像北美和一些英聯邦家中小學生是沒有指定的教材,各個出版社會針對孩子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特點研發各種讀物。分級讀物可以幫助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常見的分級讀物:比如學樂出版的《I can read》分級系列,分5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針對不同的閱讀對象: -My First: Ideal for sharing with emergent readers -Level 1: Simple sentences for eager new readers -Level 2: High-interest stories for developing readers -Level 3: Complex plots for confident readers -Level 4: The perfect bridge to chapter books 類似的分級讀物還有牛津出版社的《牛津樹》系列、 Heinemanni海尼曼系列。 3) Chapter book (章節書) 章節書從字面上看比較容易讓人費解。家長們可以仔細看上面分級讀物的最后一個級別的目標是‘完美過渡到章節書閱讀’。這段英文解釋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章節書。’Stories that are long enough to be divided into chapters, but not as extensive or complicated as a novel. Chapter books still feature illustrations, but fewer than early readers’ picture books. Generally speaking, children become ready to transition to kids’ chapter books at around age 7 or 8.’ 比如說《老鼠記者》 重點:a: 故事足夠長,長到需要分章節來講述 b: 內容沒有復雜到像小說一樣 c: 仍然的配圖,但不像繪本和分級讀物那么多圖 對英語為母語的孩子們來講,一般7-8歲要開始閱讀章節書。中國的孩子要根據事實情況來看。 4)Easy reading books (橋梁書):橋梁書是指介于圖畫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一種圖書類型,是一種過渡形式。繪本不一定比橋梁書簡單,有些橋梁書也不一定比繪本更難。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以圖為主還是以文字為主,而不是難易程度。橋梁書的主要信息從文字里獲取。比如《Fly Guy》、《Dog Man》。 另外一種分類方式是根據閱讀內容,可以分為虛構類(fiction)和非虛構類(non-fiction)。虛構類也可以理解為故事類,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類型,比如比較流行的Magic tree house, Elephant and Peggie。非虛構類偏向知識型,比如美國國家地理出版的科普系列叢書。(如下圖)。目前英語國家的閱讀分類和分級比較復雜。這里只簡單討論兩種情況。家長們可以兩種類型同步進行。 非虛構類圖書 2、選書不看出版社,就是耍流氓 這句話放這兒好像特別不合適,但我又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去強調出版社的重要性。就跟選中文書一樣,好的出版社對圖書的要求相對高,質量更有保障。就像中信出版社一樣,圖書基本可以閉著眼挑。以下這些書版社,你要記住它們!直接上圖,一圖勝千言。 3、此處這些童書大師必須擁有姓名 這些大師的作品,可以閉著眼挑。也可以任性地一次性全買齊! –Eric Carle : 國際兒童文學大師,繪本專家,獲得70余次國際性大獎。他的個人圖畫書美術館,更是美國第一個圖畫書美術館。代表作品:《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Youtube 上有英文動畫版,這個我陪我女兒看了有50遍,特別可愛。成人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Dr. Seuss : 曾獲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迪克大獎和普利策特殊貢獻獎,兩次獲奧斯卡金像獎和艾美獎,美國教育部指定的兒童重要閱讀輔導讀物。代表作品:《The cat in the hat》, 《Wacky Wednesday》。讀物注重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 – Anthony Browne: 是英國作家和插畫師,由于他作為兒童插畫家的持久貢獻,他于2000年獲得了兩年一度的國際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獎,這是兒童圖書創作者獲得的最高認可。代表作品:《Willy the wimp》, 《My dad》。 –Julia Donaldson: 英國兒童圖書作家,其版稅收入比《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還要多,是2014年第一季英國最暢銷作家。代表作品:《The Gruffalo》(咕嚕牛)。這本書很有意思,Donalson 奶奶的創作靈感是源自咱們中國‘狐假虎威’ 的成語故事。 –Maurice Sendak:著名兒童文學圖畫書作家及插畫家。他曾經五度獲得美國圖畫書最高榮譽凱迪克獎。同時他也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的美國人。代表作品:《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One was Johnny》。 4、這些國際童書大獎你需要知道 -國際安徒生獎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是由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英語: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所設立的獎項,獎勵“對兒童文學作出持久貢獻的作家或插圖畫家”。每2年頒發一次,被媒體稱為“諾貝爾兒童文學獎”。 – 凱特·格林納威獎(The CILIP Kate Greenaway Medal),是由圖書館協會于1955年為兒童繪本創立的年度獎項,為了紀念十九世紀偉大的童書插畫家凱特格林威女士(Kate Greenaway.被譽為兒童繪本的先驅之一)所創設。雖然是英國兒童繪本的最高榮譽,但得獎者并不局限于英倫三島,現已發展成具有全球性的國際大獎。 -美國凱迪克大獎(The Caldecott Medal),始于1938年,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J. Caldecott, 1846-1886)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于1938年創立的獎項而設立的。“凱迪克大獎”除了重視繪本的藝術價值、特殊創意外,對于是否能“寓教于樂”,并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也是頒獎的考量重點。是美國最具權威的繪本獎,有圖畫書的“奧斯卡”獎之稱。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Newbery Medal),又稱紐伯瑞獎。為了表彰和紀念紐伯瑞在艱苦卓絕中對歐美兒童文學的開創之功(兒童文學之父),1922年,由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的分支機構—— 美國圖書館兒童服務學會(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 – ALSC)創設了紐伯瑞兒童文學獎(The Newbery Medal for Best Children’s Book)。 以上就是一些背景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選好原版讀物。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既然說‘選’,我們就要有足夠的量給孩子挑選的空間。所以平時大家可以趁著打折的時候多囤一些書。 四、家長的作用 家長在孩子閱讀這件事起得最大的作用應該就是身體立行和言傳身教了吧。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不閱讀的家長。所以家長在抱怨孩子不愛閱讀的時候,請先問問自己,一年看了幾本書?閱讀公號、微博文章不算哦,這些閱讀的作用頂多算是獲取資訊。 去年中國詩詞在會上奪冠的武亦姝今年以高分考入清華大學。武亦姝的媽媽是老師,爸爸是知名律師,父母都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并且從小培養女兒的閱讀習慣。父親每天下午四點半準時關手機。全家經常一起討論閱讀的感受。如果你每天刷抖音、微博,你該怎么說服孩子閱讀比這些事更有興趣? 再說英語原版閱讀,家長同樣可以在家營造一些環境讓閱讀變得更有趣一些。 1) Create a reading area: 在家創造一個適合閱讀的環境,可以是一個舒服的讀書角,空間不用太大。另外,也可以客觀上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比如閱讀時遠離電視、iPad這些容易分散注意力的電子 產品。 2) Encourage reading at home and everywhere in between:鼓勵孩子在家閱讀,以及任何其它場景閱讀,比如坐在車上(前提是孩子和家長都不暈車,我曾經在車里給一個孩子讀書讀吐過。真不是我讀得不好,是孩子暈車) 3) Set an example : 以身作責!以身作責!!以身作責!!!(回到家后,最好關機幾個小時。真的,你沒想象的重要。世界不會因為你關機而有任何變化。但是你的孩子會!) 4)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reading and real life:幫助孩子把閱讀的內容和實際生活關聯起來,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我和我女兒共同喜歡的一本童書《Chrysanthemum》,這是一本關于一只叫Chrysanthemum的小老鼠因為名字了太長,被學校的小朋友霸凌的故事。讀這本故事的時候,恰好她在學校遇到一些小問題,書中小老鼠克服困難的過程,以及小老鼠父母、老師在其中的態度給了我女兒很大的鼓勵。看,書中自有黃金屋。有時你說破了嘴皮,還不如一個故事見效快。 5) Keep reading materials in the house :家中盡可能的設置成孩子能隨時隨地的拿書來看。這樣孩子會明白不僅在學校要讀書,回到家也要看書。 6) Visit your local library :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看看書或是借借書吧。 7) Talk about what your child is reading :跟孩子討論Ta正在讀的書。這樣可以增進孩子的理解能力,并讓孩子知道Ta不是一個人在讀書。這是一項家庭活動。 8) Expose your child to different book genres :盡可能地給孩子提供不同種類的讀物。比如多數孩子更喜歡故事類的(Fiction)。也要在家里準備一些非虛構類(Non-fiction),比如美國國家地理等一些英文科普讀物。 9) Support your child :如果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困難, 請幫助孩子共同找出問題。如果是難度太大,比如生詞太多,那么這本書可以先放放,選一本能順利讀下來的書。 10) Read each night :保證閱讀的頻率。每晚睡前閱讀,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到閱讀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 好了,啰啰嗦嗦說了一堆,還有一些選有可參考的標準比如藍思指數(Lexile),下一篇再講。最重要的是家長們要行動起來,不要做‘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動’的家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