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我覺得題目中說的不是潔癖,最多是對風格有所選擇罷了。我理解的潔癖,要么是內容意義上的,比如不能有-描寫,要么排版意義上的,比如不能亂用標點。寫作風格本身無所謂臟潔,正如你不能說巴洛克式建筑臟,斯大林式建筑干凈一樣。題目中說的這種偏食現象,我以前有,很嚴重,現在沒了?!度w》文筆就是初中生作文水平,我同意,不過這并不影響我的閱讀。古龍就是武俠抒情詩,我同意,不過這并不影響我的閱讀。安妮寶貝就是句號大賞。我同意。不過。這并不影響我的閱讀。況且當下很多文章,話不糙,理糙。答案 2:
我原來以為我有潔癖的,比如在這里[1][2]列的那些詞語和句子,我會很討厭看到,另外也會計較標點符號。但上了知乎,認識了幾位在字、標點上極其認真的人物后,我覺得自己其實挺耐臟的啦。單說一個人的文字,我更在乎一致性,希望君子就君子,流氓就流氓。君子突然吐出流氓話,我會很詫異,進而不想看下去──我知道觀眾此時需要舉例子,但一時半會還真舉不出來。另外我非常受不了堆砌「美詞」,但老是不肯把意思明白表達出來的文章,比如,我舉例了,那篇南都社論──《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不喜歡古龍,也是這個原因。簡單歸納一下,可以說我認為寫文章應該「好好說話,說人話」。至于李海鵬那條微博,我看到他把「爵士樂」和「王菲」、「輕松」這些東西放到一塊兒,頓時覺得很可笑。但這就不是什么文字粗細的問題了。[1] z-i-u/question...[2] z-i-u/question...答案 3:
受邀題。我喜歡好的文字。如果說用詞不當、累贅、-、廢話、亂搭配等等,均屬文字不潔的表現,我一看見,就恨不得清除掉。我有過多年的文字經歷,無論重看自己的,還是重看我編改過的他人的,一經發現,就會懊惱。是不是到了“癖”的程度,我不知道。事情一到“癖”的程度,有時會有負作用。恰如知友胡小迪曾有一問,有些時候,明明字是對的,為什么會越看越不像一樣。有時候,明明這段文字可以了,你會越看越不如意,乃至有畫蛇添足的舉動。我想有這樣一個原則就好,心中追求完美,把握上達到次優,力求做到文辭上沒有毛病就行。喜歡好的文字,對于我來說,就像喜歡蔚藍色的大海、如洗的碧空、一望無際的連天青草一樣,如有人問為什么?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一種感覺是在的,心里舒暢。答案 4:
受邀題。我不太挑食,但確實也有潔癖,比如我在看《趙小明談戀愛》的時候,因為里面出現了“汗衫”一詞……我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前幾天在手機上看余華的小說,他被不認識的人拉去給另外一個不認識的人奔喪,我看到“我”對死者母親的不耐煩就不打算再看下去了。我不覺得這是他們寫得好或者不好的問題,更像我和作者不在一個頻率上。所謂閱讀潔癖,應該就是這種頻率問題吧。調不到作者的那個頻率上,他怎么描述都只是噪聲而已。我不懷好意地猜測,有些人宣稱自己有文字潔癖是為了從側面提升自己的閱讀品味。另外,李海鵬就在知乎上,你該讓他來發表下宏論。答案 5:
我不知道閱讀還有潔癖一說。在我看來,如果有人跟我說,我只看某一類、某個國家、某個人的作品,我會覺得很可笑。如果真有潔癖閱讀一說,不如說病態閱讀。我有個朋友曰:只看經典。我問為什么,他回答我,不為什么,就是非經典不看。何謂經典?它會像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標準吧。不是獲了獎的就可以稱得上經典,也不是沒獲獎的就不經典。而他尋找經典書的辦法就是在豆瓣上看薦書榜,挑一些國外的,獲了獎的。一本書的完成,就是作者一次思想的匯聚與整理。能不能打動你,會不會受益,某種程度來說,也看你自己的腦子里有什么,胸中有什么。裝是不是我們國人的一種文化?看了經典的人,仿似自己品味也不一般了。沒看過的人,在道聽途說撿來幾句牙慧后,再由自己嘴里說出,便成了有文化的人。根本不愿看的人或看不懂的人,更厲害,他連經典都不稀罕。閱讀是很個人的事。看你感興趣的,看與你相關的??吹搅耸亲约旱?,與別人無關。答案 6:
文筆不流暢就不提了,那應該是所有閱讀者的死穴,無關潔癖;有一些潔癖,看不了如下這樣的,可能還是和風格沾邊:恨不得兩個字一個逗號的;把感嘆號當句號使的;雕琢過飾的詞語一個接一個的,膩得慌充滿自怨自憐自戀情結的;對大多數暢銷書也會有抵觸心理,尤其是腰封上“XX名人齊推薦或誰誰必讀的書”,會覺得臟。。答案 7:
我眼中好文字的標準是:干凈,規矩,古雅。好文章的至高境界是不做作。 干凈,規矩這兩點是楊葵在《過得去》里提到的,深以為是,私以為《過得去》這本書的文字就基本符合這兩點,讀著非常舒服。至于古雅,則是高于前兩者的要求,可以參照-期間一些文人的文字,比如梁實秋在《雅舍小品》中的序言,古韻-,引得我當時連讀三遍。 至于一篇好文章,不僅要有好的文字,更應該是不做作的。這很難,有很多不錯的文章,可以感覺到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作者寫得好像很用力、很吃力。如果能做到不做作,一切皆在行云流水間瀟灑完成,那就是好文章的至高境界了。 好文字、好文章的要求列在上面,文字潔癖也就難免了。答案 8:
我有以下幾個很裝逼的壞習慣,不知道算不算閱讀的潔癖:1. 學術書,暢銷書,小說我若感興趣的都會買,但暢銷書和小說絕不放進書柜里,看完就扔在一個整理箱里,以免破壞書柜的整體感覺。2. 工作中也會遇到很多相關書籍資料,比如商業分析研究書籍,行業年鑒,市場研究,財務報告,商學院和研究機構出版的書籍等,這些也算不上暢銷書,但和學術書籍放在一起又顯得不協調,于是在家里做了兩個獨立的書柜,分-置。3. 中文的學術書籍若有多個版本,一般選擇買商務印書館的。大家都知道,商務印書館的書哲學是紅色的,歷史學是-的,-學是綠色的,經濟學是藍色的,語言學是棕色的。然后不同年份出版的,紅色-綠色等都有很明顯深淺之分,看著很不舒服,于是我能買就買1996和2000這兩個年份再版的書。 寫完這幾條發覺好像和樓主所說的閱讀的潔癖不是一回事兒,挺多算是買書藏書選書的潔癖,不好意思,文不對題了。答案 9:
性泛濫。"短暫性的結合",客觀性的分析","合理性的解釋","他家鄉是熱帶性的氣候,所以很不適應-干燥性的天氣。他做了短暫性的逗留,留下了一個概括性的印象,離開了。"原因:Ok-am"s Razor。答案 10:
對我來說,要讀的書太多了而時間有限,所以要選擇好的東西讀,最好是經典的小品文結構,對于非小說類的話第一,每段首句最好表明本段主旨。這樣方便讀者略讀時快速掌握大意。第二,文章或書籍開頭介紹作者的行文思路。方便讀者閱讀。第三,結尾最好回顧一下全文或者全書,為讀者總結一下。第四,最好有邏輯推理加舉例論證來說明觀點。不能說應該怎樣怎樣,然后沒了。比如羅素的有些書,就很嚴謹,讓人讀起來感覺很舒服,不忽悠人。答案 11:
我的潔癖倒是不那么嚴重。不過我想任何人閱讀都會有好惡,強烈的好惡感與一般標準發生沖突時,可能就可以稱為“潔癖”了吧。我認為它產生的根源是風格認同感的差異,類似于對藝術作品欣賞時的差異。我曾經研究過各種藝術/美術風格,發現風格是一個復合體,它是作者所采用的 創作手法 和 信息來源 發生化學作用之后的產物。文學或寫作的風格,也是同樣取決于創作的手法以及信息的來源。對這兩者的認同往往會讓我們愛屋及烏地認同某些寫作風格;反之則會不認同、不喜歡。這種風格認同其實非常像自然界里面的一種現象,就是兩種生物的祖先(DNA)越接近,它們之間就越容易產生認同。當然,我覺得作為一個有理性和智慧的人,我們應當具有超越動物性的審美,敢于接納多樣性的語言、文字和觀念。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思想不斷獲得提高的可能性。答案 12:
有文字潔癖很正常,我也有。文學肯定是有高下之分的,看過那些真正高水準的東西之后,對劣質的作品會產生自然的排斥。答案 13:
不可否認,金庸的文筆敘述方式更合我的口味。但這不阻礙我也同時看古龍的作品。我也不太贊同非此即彼的潔癖式閱讀法。現在看書,往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的類別,而不去理會作者是誰,曾經得過什么獎,或通過什么形式發布的。起點之類文學網站上刊登的絕大多數網絡小說我都很不喜歡,但象《盜墓筆記》這樣形式的懸疑探險小說,還是值得一看的。答案 14:
我個人閱讀時對所有書普遍適用的一個『潔癖』是討厭以括號形式插入在正文中的解釋說明。另外讀過80后女性寫手作品后很反感文字中帶有刻意的『亦』『因了』『如此這般』之類的字和詞。答案 15:
上網之前有點潔癖。看到-閱讀會停頓。當時-書-多,所以基本不看-書。對于文筆不大挑剔,因為總覺得疙疙瘩瘩的表達可能源于作者或譯者方言,應該理解包容。還因為要下決心看一本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開始之前已經隨手翻過判斷過是否要開始,一旦開始就不好輕易放棄。印象中因為文筆換譯本的只有兩次,一次是《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一次是《人的命運》。追究原因的話,應該是自信不會寫-,但對于文筆,相信出版社編輯的背書更多過自信。上網之后,沒有潔癖了。爛文字看多了就習慣了。答案 16:
會有一點,如果文筆太差,很難看進去,當然如果思想性蠻高的話也是可以忍受的。答案 17:
有 從小閱讀的起點太高了,所以導致現在很多東西都看不下去~答案 18:
有潔癖的可能是在內容上,我對陰謀論、成-、厚黑學一類的東西敬而遠之。此外就只是個人喜好問題了,就像推理我喜歡社會派不喜歡本格、喜歡輕小說不喜歡網絡小說,喜歡紀實不喜歡理論——這些都是偏好,和潔癖沒關系。答案 19:
感覺我就像@飯團 所說的那個朋友一樣,我現在看書是挑經典的來看,經典謂之經典,是因為經過了許多人的考驗。我不認為自己的標準是多么的獨特,所以我寧愿相信更多人的觀點。有很多人說好的,我覺得不會差到哪里去。這也無關人云亦云的事,因為我現在看的許多書都是起碼二十年前就算名著的了。當然,我看完書后自己也會有自己的看法,這本書好嗎?好的話在哪里,差的話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認為它好呢?是價值觀的問題嗎,還是社會環境不同了?它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青睞呢?話說我買書是看著排行榜和平時所知道的名著來買的,但我不會去看書評,所以上豆瓣也只是看看有什么書好買的。還有一點,我現在不看網絡小說,以前看過,但我一直都認為網絡小說是消遣時間的東西。而現在不管一本網絡小說多么紅,好評多么多,我也不會去看了。答案 20:
比較傾向于看社科類和經濟類的書,社科類的傾向于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的書,然后三聯和廣西師大的也不錯。專業書比較傾向于華章圖書系列的,還有電子工業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書,并且專業書一般都看國外的翻譯過來的書。對出版社比較有潔癖,呃,-病了,自己想想也確實比較挑剔答案 21:
【3】小說家李海鵬曾在微博上稱:聽了好幾個禮拜高雅音樂,聽的時候蠻好,可一換頻道,爵士樂啊、王菲啊什么,才覺得放松、愉快。下流胚吧這就是?可是小說我怎么就是百分百的高雅文學讀者呢?通俗小說,金庸也好,《追風箏的人》也好,完全看不下去,一個字概括:水。兩個字:太JB難看。前些天看了看勞倫斯.布洛克,無聊。我的潔癖就是看不下這個例子后半段的文字!答案 22:
一、興匆匆的買了本王蒙的《莊子的享受》,翻了幾頁,被一連串生硬的排比句掃了興致。二、對那種意淫出了的書直接丟進垃圾桶,作品和作家搭不上關系,言行不一的不看。譬如,郭敬明,一個男瓊瑤,打扮的跟非主流似地。作家應該有作家的氣息,藝術家應該有藝術家的范兒,你不能一邊寫“疼痛”的文字,一邊在那邊“LV、黃頭發”,我覺得郭和他的粉絲是這個“小時代”的污點。我現在整天為祖國的未來擔憂,如何是好呢?點根“中華”先。……三、書,讀著享受,讀完受益,就是好書。書,讀著痛苦,讀完不知所云,那么趕快扔一邊去。如果確實是一本好書,可是因為自己的狀態不對,那么先放一放,哪天興致來了再看,不亦樂乎?答案 23:
文字流暢是基本的,文筆好是必需的,如果還能營造某種意境就更好了。 有些時候文字很樸實,但讀起來特別讓人有共鳴對我來說也是佳作,記得以前讀《平凡的世界》,好多時候都被路遙的文字深深感動。 有時候讀書真是一種偏好,像我讀的最多的都是女作家的作品,總感覺女作家更為細膩,文筆也更干凈。答案 24:
有很嚴重的潔癖,可能因為從小就比較喜歡看書,看得多了有了自己的喜好,其他樣子的就都不喜歡了,比如會喜歡一些固定的出版社,或者封面和文字的樣式,對文字風格、用字都很有潔癖,不過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喜歡的風格,我覺得這樣挺正常的。~答案 25:
閱讀文字方面的潔癖啊不讀暢銷書吧,不是所有的暢銷書,是那些很空的,比如《秘密》什么的覺得讀書就一定要讀真正好的書啊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各種榜單上前幾名還有就是書名是最-x的一定不會去讀。。。。。。然后作者名字一看就是跟網名一樣的筆名的那種,一定不讀還有。。。嗯,想到再說答案 26:
邊看書邊吃東西答案 27:
閱讀都是隨緣,有緣自然就看到了,無緣別人再怎么說好我都看不起來。答案 28:
這倒是奇怪,〈追風箏的人〉前30%我看得很“舒服”,如獲至寶,之后開始陷入糾結,想看完,又覺得沒意義答案 29:
什么潔癖不潔癖的從你舉的例子來看無非就是看得慣看不慣的問題看得起就看 看不起就不看我看得起韓寒他寫的東西我就看看不起郭小四就讓他玩兒蛋切就是這么簡單猶如我獨愛鹿鼎記不看肉-一樣魚翅和熊掌之間的選擇題而已答案 30:
如果語言不流暢,我不會去關心它的內容。所以大多數譯著對我沒有吸引力。答案 31:
我很淺薄的。文筆不流暢的書,即使思想再深刻,我也不會繼續看下去。那種純屬YY的網絡小說,如果全盤流水賬,內容想當然的,我會感到很惡心。。。下一篇:你怎樣理解茅于軾對中國房地產業的兩個最大問題的論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時跑步的時候腰的那個位置會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