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入門基礎理論和必備技能,帶你了解新媒體營銷的概念
分類: 問答
常識詞典
編輯 : 常識
發布 : 04-15
閱讀 :346
自媒體運營感受 當我們感覺營銷做不動、內容不走心的時候,可能是我們離群體的距離還很遙遠。 大多數人在做運營新媒體的時候都遇到過如下的情形: “雖然我們正在做新媒體推廣,但業績不是很理想” “這篇文章明明很棒,為什么讀者無感?” “我們公司要開通所有的主流新媒體平臺賬號!” 當我們以激動的心情進入了新媒體領域,正是期望大展拳腳之時,甚至因為想到一個好點子徹夜難眠,但每次總是激動的開始,失望的收場,這已是如今新媒體運營的“新常態“。 像是互聯網從業人員都認同的一個不是段子的段子:做自媒體的比看的還多!可見競爭的激烈程度。 轉化率低、閱讀量低、活躍度不足,是新媒體營銷遇到的“新問題”。 即便是微信、微博成為了刷粉刷量的“重災區“,可依然抵擋不住大大小小的公司跳進去“摸魚”,每天仍然有很多人在經營著”僵尸號“,有種殺敵1000自損800的節奏。 “流量紅利“是一個具有洗腦效果的名詞(專家們常常制造這樣的名詞),真實的紅利周期實際上很短暫。大家都在說的時候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但是,難道你沒有做好新媒體、自媒體、產品滯銷,真的是因為紅利沒有了嗎?在“所謂的”紅利期就可以一定做得很好? 答案是否定的,現實就是:即便在紅利鼎盛期內,80%的人仍然做不好,看“攻略”的時間多于實際探索的時間。 無論何時,拼的是仍然是營銷思維、運營思路、產品素質,紅利來了順勢而飛,紅利沒走路依然逐步向上。 那么,在尋求新的營銷方法論之前,我們都應該仔細想想以往為什么做不起來? 炒作是營銷的常用手法,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曾經使用過這個方法。 如小米先圈地圈人,再推廣,再限量,這個手法一方面穩固了小米的地位,另外就是極大的調動了人們的追逐、從眾、獵奇、站隊的心理,以至于后來者極速模仿小米。 再比如2013年的“中國大媽炒黃金“,是典型的被營銷案例,從眾心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很多人都認為它是機會的時候,時機肯定過去了。為什么道理誰都懂,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正如我們進入新媒體領域,大多數的營銷方式、運營思路完全是雷同的,然而,當我們按照“攻略”去運營新媒體的時候,其時間、空間早已發生了變化,成效也必然低落。 長期模仿一件事物,很容易讓人的意識陷入狹隘之中難以自拔、失去創造力、判斷力,因為模仿最容易處于舒適區。 如大家都像手捧圣經般的集中在晚上10點左右或是早上7點左右發布微信推文。根據騰訊發布的數據來看,這個時段確實是閱讀量最大的節點,但是我們在做自己的內容時,有沒有考慮過人群?可以說很少有人考慮過特定人群的特點,如夜班守前臺的、夜間保安、兩班倒的、做直播與看直播的、就愛在1點睡覺的、深夜飆車的富二代等等。 做銷售的都會劃定自己的好客戶與爛客戶,好客戶——認同自己,容易溝通,自己也樂于服務對方;爛客戶——百般哀求,哭天搶地就是不應。 總之,新媒體營銷、運營、推廣,同質化、特色缺乏是其中一個因素,雖然天然喊著細分、小眾,但真正去做的還是少數,誰也不舍得放下消費者最多的那個市場,那個蛋糕看起來更大。 如我們常見的微信文案都是無病呻吟、偽原創、抄襲的形式,總結起來,新媒體營銷做不起來跟下面兩點因素相關。 用戶的差異性:小眾經濟時代,用戶并沒有站在最擁擠的地方。 內容的匱乏:多數運營者發布的內容基本沒差別。 其他原因還有很多,如文案水平、設計風格等等,作為基本功一類不再此做延伸討論。 用戶的差異性 用戶細分、小眾經濟、碎片化,這些概念和思想并不是這兩年才出現的。 比如我們做微信公眾號,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個時間點推送,那么在同一時間用戶會收到非常多的內容,而用戶打開的內容,一定是關注了很久的,對他有強烈吸引力的公眾號,其他家的自然就沒有機會。 如果不是一個運營了很長時間的“老品牌”和有粉絲沉淀數量的平臺,即便是在10點推送,閱讀量也不能發生質的變化,因為用戶的特定性是一樣的,大家搶奪的都是同類型的用戶,一些小平臺、小運營團體自然不敵。 如何界定用戶的差異性呢? 這個問題就類似于首先要弄明白,大池塘里的小魚和小池塘里的大魚的關系。 小眾經濟這幾年逐漸被大家熟知,但是從具體的營銷對象和方式來看,真正這樣做的還是不多,都想搶占大市場,真正能夠放下”大”和“舍”的沒幾個。 如何對企業的規劃進行更改? 在2008年到2010年相信那些國際品牌店的衣服銷量都是非常的可觀的,直到2017年你會發現這些品牌店逐漸在消失,在那時非常被人接受的品牌店,如果不進行改變就會逐漸被小眾群體慢慢替代。 小眾平臺怎樣開始興起? 如今最火的就是線上公眾號推廣自己的產品,從而讓更多人去了解自己的產品。有人就會問了,一個小眾品牌是如何來推廣的,后來經過調查發現一種叫共享電子秤的項目來為公眾號增加粉絲。之前不知道怎么聯系就在微信關注了一下公眾號 共享身高秤 找到了他們推廣的渠道覺得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