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我們國家一直有一種認識,就是人口是負擔,是國窮的根源。但是現時有一種更新的觀點,那就是:人力是最有價值的資源。有了人就有了經濟騰飛的資本,反之,即使有再多的自然資源,自己國家沒有了人,都只是替別人暫時保管罷了。兩者之間,你認為哪種觀點更站的住腳呢?
5 個答案答案 1:
這個問題涉及人口學的問題。而且學術界也是有討論的。的確人口是資源,而且是最根本的資源,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人口也是歸基本的生產力,沒有人哪來生產力?但這個東西是-劍,過多的人口也肯定會消耗更多的生存資源,對生產資料和生產價值是有拖累的。最后還是一個度的問題,適度的人口必然是最利于經濟發展的。但怎么個度才是適度,專家都不同意見。難說。
答案 2:
說得很好,就是一個“度”的問題。孫子兵法上說: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可見這個度的問題是一切謀略和政策的根源,猶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究竟多到多少人才是我們國家所不能忍受的呢?這個數字被很多人口專家所杜撰和渲染,但事實一再證明了其推論的謬誤。古往今來,歷次的繁華盛世都離不開人口增加的前奏。而人口增加到多少才能使自然資源不能承受?一個國家的人口密度要達到多少后,才會使人的生存遭遇到危機呢?我們可以看到,-以及很多的國家都有著更高的人口密度,可是并不妨礙他們成為列強。而我們可曾見過有哪個國家僅僅是因為人口多才導致貧窮的呢?
總有人搬出印度來證明中國控制人口是正確的,但是印度的貧窮是錯綜復雜的歷史原因和現時的制度混亂導致的,而不僅僅是因為人口多而至貧,所以這不是能夠證明人口是負擔的一個案例。相反,美國二戰后的經濟繁榮得益于戰后嬰兒潮的出生、成長和工作。-也是在經歷了生育高峰期之后,才國力大增,繼而開始擴張侵略。我們的“人口紅利”也是一樣的道理,改革-的成功離不開出生高峰期的那一大批人的勞動和消費。所有國家都會遭遇一定時期內的生育高峰期,但是把人口視為負擔并開始強制銷減,卻是我們國家的獨創,是舉世僅有的。
商鞅變法時,其主張也是要增加人口,人口多則國力強,促成了秦朝的統一,可見其深知人的資源屬性。孔子教學時也是循循善誘地教導人們都要牢記: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其成就直接導致了,在其他古老文明絕跡的同時,中華文明傳遍全球,遲至今日,華裔人士仍占據約人類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誰能不說是他的功勞。
經濟學家已經證明: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遠比物力資本投資收益高,人力資本投資邊際收益遞增而物力資本投資邊際收益遞減。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才是最寶貴的資本,當今和未來時代就是人力資本為王的時代。
答案 3:
人口資源為根本
尤其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如果真的可以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不像如今這般口惠而實不至。國家也不至于會在今日掙扎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左右搖擺。產業升級也不會只見口號而無成果。
答案 4:
感謝邀請。
這個問題前兩位已經回答的差不多了。我只補充一點。
不能說哪一個更為重要。資源的優化整合是更好發展的前提。我曾經說過:資源在于整合、力量在于借用。
單獨去說任何一種資源比另一種資源更重要,沒有可比性。只能說不同的資源需要合理整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而合理整合就是需要在環境限制的條件下,找到“合理”的點,在經濟學上,稱之為“均衡點”。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答案 5:
兩者都重要,但人是根本,所以人口資源尤其重要。
下一篇:中秋節,你們單位發什么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能改善-貼吧的-屏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