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答案 1:
這問題我想過,我有一個點子放在口袋很久了,要看了喜歡,有興趣執行的人可以跟我聯絡,我願傾力相助。 其實這社會不缺好心人,也不缺需要好心人幫助的人。重點是弱勢團體一般是不受媒體關注的,兩者間沒有媒合的管道。同時,給了錢之後也難以追蹤,缺乏互動及信任。 我的點子是,以孤兒院、老人院或是偏遠學校等團體為對象,用SNS的概念做網站。網站的架構以全國為藍圖,以團體為單位,詳細介紹(圖文)該單位的現況、資訊等。同時建檔該團體內每個人的個人資料(應該不難,通常這種團體都大不到哪去)。另一方面,開放網友實名注冊,可以透過網站瞭解該團體的現況,這是基本組成。 互動模式(1)透過網站規劃的公告方式,每個團以可以上網反應及提出請求,網友則可隨喜贊助(2)網友可以"認養"團體內的個人(學童、孤兒及老人),採訂期定額。同時網站有功能可以上傳並記錄個人的照片、成績單及生活點滴等。最好讓認養與被認養人能有實質的互動,唯有感情及責任心的互動才維持長久。另外餵飽一個人並不能改變他們的未來,他們跟你我的孩子/父母一樣,需要長期的關心跟鼓勵,也有犯錯跟叛逆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有人能跟他們一起走過這路程,所以互動很重要!唯有讓那些孩子/老人主動上傳、分享他們的生活點滴,讚助者才能實質感覺到他的錢花哪去了,進而產生信任、責任及感情。(3)透過網站規劃,可以對每個團體安排定期的遠距問診。只需要有網路及視訊,就可請醫師在電腦前問診。(4)讓愛心滿滿的大學生們,製作視訊教學,放在網站。該團體只要一臺電腦、一個投影機,就可以讓孩子們多一些教育的機會及資源。(4)透過網站的號招,可以隨興、不定期、自發性的組織探訪團,網站用戶可以隨時關心(5)規劃活動,讓城市的孩子去該團體長住一週(依活動規劃)。讓他們看看真實的世界,從小培養同理心及社會責任。也讓該團體的成員有跟外界接觸、交流的機會(6)規劃好資訊平臺,讓每個人都可以把該團體的狀況上傳(圖/文/視頻)。把每一個弱勢團體當成大家聚會的場所,把那的照片、活動及生活,透過網站分享給所有的人。(7)提供娛樂、音樂、電影。當然啦~這要考慮版權跟法律問題我相信,只要建立起一個大家信任的平臺,能夠做到資訊雙向交流,並經由人員介紹、訪查,一個個把中國需要照顧的弱勢團體收在網上,讓大家隨時不間斷的關心,協助,才可能實質的改變他們的生活。公益活動不應只是激情,這很容易讓弱勢者受到傷害,那種希望我們再次出現的期待及失落,大家想想應該不難理解。公益應該是細水長流,也不是只是捐錢,應該看著那孩子的眼睛,問問他們最近功課怎麼樣?班上有沒有喜歡的同學?下次考試考好,想要什麼禮物?不是嗎? 我有自信這個模式應該有執行的可能行,網站技術也不是問題。最大的好處是,我想十年內中國不會有任何競爭對手,比你我的生意都美的多了!!答案 2:
大家的答案反映出了“公益”概念的范圍廣度的問題。字面上理解,就是“公共的利益”。所以,你選擇在維護或者代表誰的利益,你所做的公益活動是不一樣的。大家有提到-、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這些代表的是平常公民的利益,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NGO去揭發這樣的事情,并且為受害者-。但是其實這樣的活動是沒有辦法太成功的,因為針對這類人群,有法律在維護他們的權利。NGO一般代表的是法律效力約束范圍以外,有道德或者文化需要的人群,比如環保、文化交流的組織。所以,在這個問題里,我更傾向于狹義上的公益,只針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活動,去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這里的需求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應該是屬于安全上的需求,比如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得不到保障,老人被贍養的權利被侵犯,婦女的利益收到剝削。那些注重文化交流的NGO滿足大家的,應該是安全需求以上的需求。從事文化交流的人一般都是在物質和安全得到保障情況下才會去組織沙龍等活動的,不過這并不代表他們就不注重弱勢群體的需求了。----------------------公益活動--------------------好吧,廢話少說。我參加過的公益活動不算多,主要面向的幫助對象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敬老院里的老人
動物救助基地的小動物
其他的公益類活動主要是面向市民,活動主要起到宣傳和號召的作用,意在提升大家的意識,倡導大家去參與直接與服務對象幫助的志愿服務活動。我提到的三點是-這邊公益活動幫扶對象的主流,活動開展的比較多也比較好。所以看的出來,其中缺乏的一個弱勢群體就是婦女。誠然婦女的權利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組織在致力于改善婦女的生存現狀;但是很多落后偏遠的地區他們享受不到這樣的資源,不知道當自己的權益遭受侵害的時候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手段和方式去維護,一般都選擇忍氣吞聲,繼續過苦生活。她們的權利遭受侵犯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女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享受社會保險的比例低
女農民工工資支付狀況較差
女農民工醫療保障較弱、大多數未能享受產假待遇
農民工的婚姻狀況不穩定,子女教育存在很大問題
家庭-現象不容樂觀
針對這個人群,我希望有能比較好的法律資源提供給他們。但是反觀過來,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老人、婦女,無一不缺乏法律資源的獲得和法律資源的保障。借助居委會和當地政府手段能解決的不多,知道要找律師打官司又能擔負費用的人更少,可是的確他們又存在著這個需求。所以,我希望能結合法律、互聯網、公益人士三方的力量,打造一個平臺為他們提供這樣一個資源。也許大家會覺得這三類弱勢群體能獲得上網資源的機會很少,他們甚至不會知道有這樣一個網站的存在。但是我們從來不排除熱心人士的力量,希望幫助他們的人總會找到這個網站的。另外,線下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包括志愿者律師去走訪需要幫助的家庭和人群,幫助分析案件所需要的資源或者解決辦法。具體怎么做,我還是想力推“微公益”的形式。剛剛我才反應過來農夫山泉原先有一個活動是每買一瓶水,就為希望工程捐出一分錢,原來他們很早就出現了微公益的形式了。像這樣能聚集所有人士,匯集草根力量的公益性活動以后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會大舞臺上。很多人平時抱怨說自己有滿腔熱血,但是“慈善”離自己太遙遠,他們像是富人用來標榜自己財富值的一個潛臺詞一樣,讓人覺得只有有錢人才能去投身里面。我想說真的不是這樣,只要你有心,就可以為他人作出貢獻。話說回來,怎樣匯集力量,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可以是發微博條數,可是上傳的照片數…宗旨把握好就行。國外有freerice,國內有“茶缸兒”,他們都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大家可以去看看。至于資金,可以找企業或者基金會去解決,這是最常用的兩個方法。------------------------------公益組織--------------------------其實我現在就在一個公益組織里面,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資金也不是人力,而是公-識覺醒的問題。奧運會最大的價值之一在于它借助志愿者的微笑很好地廣播宣傳了志愿服務意識,有效地推動了我國志愿事業的發展。但是在這之后,發達城市人民生活節奏快,相對落后的地區又沒有合適的資源可以獲取,所以大家的意識基本上處于停滯的狀態,并沒有進步太多,也沒有想辦法去真正地幫助他人,把幫助當成人生的另一個事業去樹立起來。熱心幫助別人的始終還是那批在做NGO的人。現在各種志愿團體是五花八門的,如果要我來成立公益組織,我希望是一個實體的平臺。它能整合零散的資源,包括志愿者能夠提供的服務和需要幫助的人群的需求,企業或基金會能提供的資金支持和志愿項目出現的-。這樣努力幫助均衡志愿服務領域里的各項資源,讓大家的熱心有地方可以使,還可以使對地方,這是對所有熱心公益的人們最好的回饋。大家就像開招聘的雙選會一樣各取所需,但是都是奔著幫助另一個群體的人去的,我們經營的是同一個事業,我們都在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而奮斗,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了。答案 3:
公益組織無論有多少都是遠遠不夠的,希望全民皆公益!如讓全民皆有愛心,尊重生命,樂于助人,非教育不可。我們都知道目前中國的教育問題,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學不到如何做人,如何關愛他人,怎樣才能成為對社會或人類有意義的人等等。更多的人只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所謂的建功立業,可想而知,當大部分這樣的人群去做了官員、教育者、有話語權,有影響力的人,首先選擇的是滿足己欲還是社會責任?所以我們的社會形態必然會成為今天這樣!當有可能時,我想發起的是讓更多的教育從業人員,去學習如何培養出能解決,饑餓、貧窮、環境保護、教育的缺乏等等的人才,無論是未來的政府官員還是各個公益組織的從業者,從而解決根本問題!答案 4:
揪出身邊的食品黑手,讓更多的人行動起來,維護我們的飲食安全.答案 5:
非常喜歡,無論何種公益性活動我都很喜歡,因為在國內,社會的冷漠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大部分又想幫助對方,公益活動可以給社會打了一針強心針,無論是汶川地震或者是玉樹地震,我們可以看到同胞火熱的心,假如公益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幫助貧苦,何樂而不為。答案 6:
很好 想做公益嘛 先要搞定政府 不然他們一定會來搞定你 我大概的有一個想法 搞一個基金 然后請人來管理這個基金 然后每年從基金的盈利里拿出一部分錢去做公益 主要的就是建學校 但是這個學校一定要是獨立的 不受人任何人監管的 不然就和現存的其他學校無異了 自由和獨立是學校的立校之本 不過貌似太理想化了 在這片土地上 有點不太可能啊答案 7:
正在做這件事。幫助小城市、小學校里渴望成長但卻很難自發的打開眼界的人,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以便能夠找到自己的成長道路。答案 8:
讓更多的人知道“CC協議”。現在在網上看到一篇未注明來源,作者的文章就會點擊鼠標右鍵,“用谷歌搜索標題”。答案 9:
GoodWill的模式。大家捐贈舊物, 然后-,一是可以就地使低收入人群收益,再者出售所得有可以方便的做更多的公益項目。而且收取和出售舊物又可以解決部分就業。答案 10:
本人一直在關注可口可樂小組。曾經想邀請一些人去開展一些宣傳活動,但都被種種理由,例如“那是政府的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等理由給推遲了。感覺:一是目前的人們的公-識還沒有樹立,第二,目前的國內政策形勢壓制了這種公益性的組織和活動。答案 11:
曾經想過,如果將來有可能就到一些相對窮困的山村里投資種或養農產品,讓村里的人在不用外出打工而同時付出勞力后能得到穩定的收入,也方便能和家人在一起過日子。然后再在村里辦一些小圖書館。這是一直想做而一直還沒能力去做到的一個想法。答案 12:
做一個農產品展示平臺,以真實城鎮社區為單位,對不成規模但有意義的產品免收費用,對規模化小產業收取少量費用,對商品推廣收取費用。使用所賺成立一個小的基金賬戶,用途暫定為社區公益,例如建立圖書館,資助困難學生,對農民進行投資。答案 13:
拿出一部分自己搭建一個平臺.與紅十字會等相關組織合作.尋找NGO組織,戶外組織,團結一部分有愛心的人結成對子,然后通過發活動來完善.答案 14:
本人在大學做草根慈善公益社團,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專業人士來指導,純憑我們熱血的大學生花時間闖。如果能有專業人士指導籌款和組織方面的工作就太好了。這些東西不是看看書,上上論壇就能解決的和一些政府接觸過,感覺整體還是歡迎的,可能與我們不是那種激進型的組織有關。答案 15:
看到太多的流浪狗,流浪貓奔波在大街上,小區的某些角落,靠著人們扔的垃圾為食,當你從它們身邊經過,它們的那種眼神,讓人久久忘懷,它們也在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懷。它們也是我們的伙伴,是我們的朋友!~有些人真的不負責任,當不喜歡它們的時候,直接將之扔出去。前幾天,在《讀者》上看過一篇文章,一個私人公益的流浪貓狗收養中心的工作人員,說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太多的無奈,太多的苦楚,太多讓人不禁流淚的情景。。。泱泱大國,連一個國家扶持的收留動物中心都沒有嗎?面對這些流浪的動物,難道沒有人會有憐憫之心嗎?設身處地為它們想想吧,假如你就是那只流浪狗,你此時此刻會在想什么?這個家園并非人類所有,是所有生物共同擁有的家園,人類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在慢慢改變著這個社會,導致很多物種的家園漸漸消失,這是人類的過錯,我們是不是應該為它們補償些什么?如果有可能,我會發起一個關于流浪貓狗收留的倡議,建立多個國家扶持的動物收留中心,倡議人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不要將它們拋棄,倡導那些想養寵物的居民,去收留所-,而不是去寵物店買!~答案 16:
一個坦言的群體!一個諫言的群體。一個互相監督提高而不是監督腐敗的群體。答案 17:
我希望能夠做一些教導大家,特別是小朋友們如何做公益事業的組織答案 18:
06年發起了一個 NGO 到現在成員差不多300人 活躍30-40人 每個月基本上平均一個活動,關鍵在于團隊配合和各方資源整合 包括政府資源。這個是關鍵要有人帶頭想做事情的人還是很多的,有恒心和毅力去做事的人不多下一篇:增強現實類的產品,比如Layar和觸景無限未來前景會如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于人類學的導論、概論式的書籍,有哪些推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