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中秋將至,大批人馬涌入京城,只為一件事:送禮。高度的資源集中而不是分散型發展,這樣的發展可以持續下去嗎?
4 個答案答案 1:
談談個人淺見。
-這幾天開車難,一打聽才知道,中秋節到了,來-送禮的人多了。那么我們是否應該換一個角度,從-城市的城市職能方面去思考呢?
所謂首都就是一個國家的中央機關集中辦公地,就是一個國家的行政中心。一般情況下,由于先天的優勢,首都也就成了一般國家的第一大城市,為了解決隨之而來各種問題,所以又分置了所謂的“經濟首都”、“-首都”、“文化首都”(這個有么?……)比如說米國首都華盛頓,但是經濟首都其實說不好是紐約還是洛杉磯,文化首都我叫著是紐約。也有的是在原有首都的基礎上,把政府機關搬出去,留下了經濟首都。比如說印度的德里、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澳大利亞的悉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緬甸的仰光以及德國的波恩等都是這樣的經濟首都。
中國的情況似乎有些異樣。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首都-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后來“經濟中心”不提了,因為廣州上海起來了,再后來“文化中心”也不好意思說了,因為大家發現全中國都不好意思談什么文化……那么就剩下實至名歸“-中心”了。
但是,實際上-還是理所當然的“-、經濟、文化中心”,因為所有的-、權力資源都高度集中在-這62.5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內(二環之內)。恰好,中國的游戲規則又是:資源的分配數量和距離權力中心的遠近成正比。距離權力中心越近,獲得的資源分配優先級就越高。這樣的一個現實就造成了,不管你有多少經濟發達城市,但最根本的發動機還是在-權力的中心——-。
再考慮到,我們天朝關系盛行,不送禮辦不成事兒,給誰送呢?領導啊!結果就你媽都這樣了。也有人提出過把-的只能分拆掉,比如曾有一本書叫做《首都東擴》,就提出過,在現有長安街基礎上向東延伸30~40公里,向通州六環以東的京津唐廊過渡帶要空間,構建一個能集中辦公的國家行政中心新城,形成與西部老京城相對應的“一都雙城”的新首都格局。據了解,此建議早在兩年前就已在政協形成提案,這一新的首都行政規劃并在不久前獲國務院通過。但是后來就沒聲音了。
對于這個,你怎么想?
答案 2:
首先謝謝您的邀請。。。
其實我有時也在考慮類似的問題,但總是沒有什么比較好的結論,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確實擁有高度集中的資源,因為它畢竟是首都,是一個國家的心臟,并且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發展的橋梁之一。但是在這種城市規劃的背后往往付出了甚至更多的矛盾。就是對發達地區周邊資源(人力,物力,自然資源等等)的過度集中,導致周邊地區發展的相對落后。
我再舉幾個和-類似的例子:長三角地區經濟高度發達,它擁有的上海,浙北和蘇南地區跟-一樣,作為長三角的經濟文化中心,但是他們吸收了大量周邊的資源以至于其周邊(江西,安徽)就落后多了;同樣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也是高度發達的,它也是吸收了周邊地區的各種資源,導致珠三角外圍的廣東省和周邊地區相對過于落后。。。
總之,上面提出的-的這種城市規劃定位的合理性確實不足。但是這個也是可以解決的,等經濟中心地區產業轉移的時候,周邊地區一般都是首選地,這時它們的周邊地區才能有發展的春天。但是從時間上講會嚴重滯后的。
***************************************************************************
送禮這種事兒應該是中國當代社會的一個“傳統”了,走關系,拉后門的事情真的是很多很多。真是無力評論了~~
答案 3:
-是首都,但并不是資源的集中地,而是權力的集中地。我們可以看到,-城中心的幾乎所有好地段都被國家機關部委以及國家機關部委的家屬樓、各種軍隊以及家屬樓所占據。同時,各種繁華的商業區和寫字樓中心,都被放在這些權力階層的周邊,這種缺乏遠見的規劃,就造成了早上大隊人馬殺向市中心,下班時大隊人馬殺向郊區的現象,特別的好玩兒。說什么治理堵車,可能嗎?
答案 4:
-本來就不適合作為都城。當時選擇-作為首都的一切理由都不存在了,還是早早-的好。地理位置、環境、周邊物資供應、水資源、城市規劃都爛到家了。要么-,重新找個合適的地方建新城;要么把-、文化、經濟功能拆分,分散到其他城市去,一方面還能促進其他地區發展,一方面也分流資源、人口。下一篇:國慶假期如果只剩下2天的時間,怎么安排周邊游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是什么造就了大量從不投反對票的聽證專業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