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於-八十六年(西元1997年)開館,主要是以高雄縣地區各族群的人文風情及歷史為特色,并以展示、研究及紀錄的方式呈現,包括史前的大坌坑文化、鳳鼻頭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山地比亞魯文化,-南島語系族群的南鄒系曹族、布農族、下三社魯凱族、平埔族,以福建漳泉為主的河洛、客家人,乃至1949年後來臺的外省人,其中主體-大多為漢族,漢-都在此生活、遷徙,熱絡的族群活動孕育出豐厚的人文資產,為-帶來豐富又多元的風俗與文化,讓到此參觀的民眾或游客們能夠深刻地了解-早期先民們的傳統文化與智慧精神,并建立起熱愛鄉土文化的觀念。
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依樓層分類,一樓為綜合展示館、二樓為-展示館、三樓為平埔族展示館,四樓為原住民館。一樓的綜合展示館以大標題方式綜合呈現其它樓展示館的重要部分,提供參觀民眾先行了解館內展示的主題;二樓為-展示館,專門介紹居住在-的-生活習俗,包括閩南人,客家人及1949年後來臺的外省人;三樓平埔族展示館主要在介紹漢化程度較深,居住在-西部平原和丘陵的平埔族原住民,而分布在高雄境內的平埔族是屬於西拉維族馬卡道,因此陳列許多該族群的生活器具,以及平埔族信仰中心的公廨和祭典儀式;四樓為原住民館,主要介紹高雄縣境內鄒族、布農族和魯凱族等高山原住民文化,包括其族群的起源、禮俗、祭典和神話傳說。
自然史教育館成立目的,最初在於推廣-自然史教育觀念,培養各地區民眾認識自然資源并建立熱愛鄉土的觀念,但近年來逐漸擴及生物多樣性、生態保育等面向,以落實自然生態保育的正向觀念與行動。?
參考資料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