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
[ Ctrl + D 鍵 ]收藏本站
編導鍾喬,於青年時代開始詩的創作。一九八○年代,投身社運行列,并任職於當時頗受社會各界重視的《人間雜志》。九○年代初期,開始在臺灣及亞洲地區進行民眾戲劇的活動。於是,在偶然機會下,得以和日本「野戰之月」劇團的櫻井大造導演相識,經其引介,將帳蓬劇的形式引進臺灣劇場界。
《霧中迷宮》一劇融合現實與想像。創作過程頗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馬奎斯名作:《百年孤寂》的影響。稱作魔幻寫實野外劇場。魔幻的目的并非在劇場中營造一種印象,藉以吸引觀眾好奇的目光;相反地,它在親近表相世界之外的真實。
這樣的真實,不免讓人產生巨大的孤獨感。這孤獨感是被排拒在主流價值觀以外的民眾,以不同膚色、性別、語言、眼神,傳承與認知交融編織起來的…。因此,運用詩的創作手法,在劇場中塑造一種超越現實的幻想時空,是帳篷劇的獨特表現風格。在帳篷這個隨時都與野地環境搏斗的空間里,人的形影與靈魂,有了一種魔幻的色彩。
本劇由兩條軸線交織而成。其中之一發生於記憶的時空,敘述一個劇作家在遙遠年代中被槍決後,遺留於火燒劇院中的密碼劇本。另一軸線,敘述從想像時空帶來的革命信息與身影。
帳篷交融著現實與想像。當時空被拉向盡頭時,我們將發現地上的孤獨如此巨大,因而有人轉向地下的幻想世界。
《霧中迷宮》曾在臺北華山藝文特區的廣場搭帳蓬演出。而後受邀參加澳門藝穗節,在一廢棄的越戰難民營中演出,創造劇場的另類空間、文本、視覺及互動效果。
快搜